第704章 機遇-《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百般無奈時,有人提議走海運——這是僅剩的一根救命之草。但是此前中國的南糧北運,歷代皇帝都不敢打海運的主意。那片神秘莫測的海域,每個漩渦、每片波浪,都是噬人的陷阱。礁石林立,氣候暴戾,加之缺乏足夠適航的海船和水手,而更讓人們談虎色變的是海盜猖獗。忽必烈決定鋌而走險,命令羅壁、朱清、張瑄三人不惜一切代價開辟出一條海上航線,后兩者恰恰都是江湖上沒人敢惹的海盜!
朱清是崇明姚沙人,原系楊氏家奴,因不堪虐待,殺其主而避跡海上,與張瑄結(jié)伙販賣私鹽,后來共同淪為海盜。他們稱霸海疆,對海上航道爛熟于心。因此熟悉南北海道諸島門戶。后受宋朝廷招安。宋亡后,朱降元。至元十三年,受元朝伯顏之命,將南宋庫藏圖籍運至大都。至元十六年,朱隨都元帥張弘征戰(zhàn)被升為武略將軍。至元十九年,朝廷尋求南糧北調(diào)的運輸路線時,朱清、張瑄建議海運,被采納。
三人受命后立即在上海制造平底海船,這是針對黃海沿岸沙多灘淺的特點,繼而又招募一批漕丁漕夫,忽必烈為鼓勵船隊,每人按一戶五口計算發(fā)放口糧。“海盜們”便開啟了中國海上漕運史前無古人的冒險之旅。如此龐大的船隊,要跨越東海、黃海、渤海三大海域,長距離且陌生的海途,即使朱、張二人也感覺是兇多吉少。
海運船隊馱糧近五萬石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jīng)海門縣黃連沙頭,抵西海州,歷膠州,一個多月后到達成山,水程共計一萬三千余里。然后,再由成山沿內(nèi)海西進,最終在海津鎮(zhèn)靠泊,一年后這批糧食才運抵大都。歷盡坎坷的海上漕運,為南糧北運敲開了一扇嶄新卻又是兇險之門。
此后他們又相繼摸索出兩條新航線,海運效率大增。順利的話,最快十天天就可以由浙江抵達大都,而這條航線趙昺卻知道至現(xiàn)代尚在使用。而海運運糧數(shù)量也呈階梯式躥升,如今已達百萬石計,途中糧食損耗也大為下降。海上漕運此時已經(jīng)成為關(guān)乎元大都存亡的經(jīng)濟命脈,而羅壁為此被任命為懷遠大將軍、管軍萬戶,兼管海道運糧。
海上運輸線的開通,使得北方缺糧的可怕后果沒有出現(xiàn),忽必烈還用進京漕糧巧妙地打出一張張親民牌,他把大批糧食用于賑濟貧民,以彌合蒙、漢民族間的溝壑。且海運不僅盤活了忽必烈執(zhí)政困局,亦使我國一直沉寂落后的漫長海岸線突然活躍起來,漕運還急速提升了造船能力和技術(shù)水平。
而劉家港密密匝匝的內(nèi)河水系勾連江南產(chǎn)糧區(qū),又外接出海口,憑借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漕運的起航港,江南各地的運糧漕船從四面八方駛進這里,在此倒載裝入海船,開啟北運大都的旅程。一時間,自古寂寂無聞的劉家港,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搖身變成江南最大的糧米集散地,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歷史上“天下第一倉”的雛形。
所以趙昺覺得老頭兒眼睛真毒啊,一下就找出了重點所在。截斷了元朝的海上漕運的通路則等于卡住了他們的脖子,若是沒有了大量的南糧北運,將嚴重削弱其軍事能力,也將動搖他們統(tǒng)治的根基,因此劉家港將是元軍必救之地。
另一方面趙昺也意識到自己的誤判,起初自己只將敵龍灣水軍視作大敵,卻忘了那些漕兵同樣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他們精通操舟弄潮,而朱清、張瑄之流又是海盜出身,且其麾下也皆是按照水軍編制,拿起刀槍便可作戰(zhàn),戰(zhàn)斗力不可忽視。
同時劉家港駐泊著漕船千艘,同樣可以作為戰(zhàn)船使用,敵軍也可以利用漕船實施快速機動,增調(diào)援軍。因而對這股力量不容忽視,必須在戰(zhàn)役開始之初將他們打掉,在搶得先手之時還可以獲得輜重補充,減輕后勤的壓力,并可支撐大軍長時間作戰(zhàn)。不過兩線作戰(zhàn)動用的兵力卻要增加,尤其是水軍面臨的壓力將大幅增大。
“陛下是不是在擔心兵力不足啊?”看小皇帝陷入苦思之中,應(yīng)節(jié)嚴意識到其遇到了問題,捋捋胡子問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乌拉特后旗|
马龙县|
新野县|
双鸭山市|
镇江市|
邵武市|
西乌珠穆沁旗|
舞阳县|
宁化县|
平谷区|
曲阳县|
灵石县|
广平县|
乌苏市|
巫山县|
松滋市|
洛川县|
桑植县|
彭山县|
翼城县|
邛崃市|
策勒县|
封开县|
昌宁县|
西贡区|
义乌市|
甘泉县|
交城县|
合肥市|
蒙阴县|
府谷县|
海兴县|
云林县|
谷城县|
邹城市|
甘德县|
逊克县|
武宁县|
上高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