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好人難做-《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唉,盡人事,知天命吧!”趙昺想想當個好人也難,明明是為了大家好的事情,可偏偏就有人不領情,若是自己將他們都綁縛瓊州,對行朝的影響又不好,將失信于民,以后更難招募百姓前往。所以他覺的好人難做,有時候真不如當壞人開心。
“陛下不必如此沮喪,無論如何此戰所獲已經超過戰前預計,可以支撐行朝渡過難關。且增加了十萬人口,其中可用青壯近三萬人,可惜的是蒲賊屠戮之下,城中士子或死或逃,剩者幾無。”應節嚴說道。
“總算有所緩解,但若想復國緊靠這些人口還是遠遠不足。”趙昺聽了苦笑道,現代社會只要內地的一個縣人口都有幾十萬人,而瓊州現在都算上也不足六十萬,按照青壯占人口的三成算也只有二十萬左右,其中軍隊就占了近半,從事生產的人口還是偏少,仍然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戰爭。
“陛下之意臣明白,但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瓊州立穩,養精蓄銳,便可尋機收復失地,擴展國土,終會能與韃子分庭抗禮的一日。”應節嚴最怕的是小皇帝心灰意冷失去斗志,那將對行朝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呵呵,朕清楚一口總不是能吃成胖子的,但此戰我們等于捅破了天,忽必烈豈肯輕易罷休,定然會重兵來攻,沒有多少時間供我們休養生息的。”趙昺想的其實和應節嚴理解的是猴子吃麻花——滿擰,他想的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口創造出奇跡,想想現代的以色列只有百萬人口,卻取得了三次中東戰爭的勝利,靠的不僅是復國的信念和高昂的士氣、嚴密的組織,還有超過敵軍的現代化武器。而當前自己面臨的形勢相同,在人口和國土面積都處于弱勢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比敵軍先進的裝備及合理的戰略、戰術布置。
“哦,原來陛下是在為此憂思啊!”應節嚴聽了心中頃刻釋然,而他也更為佩服這個孩子,當大家還沉浸在東征之戰勝利的喜悅時,小皇帝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應對敵人的報復,這也難怪其是個棋中高手,他沒走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為下一步,甚至是十幾步之后埋下伏筆,絕不浪費每一個機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朕已經登基,就不能只考慮一城一地的得失,謀取眼前的利益。但是行朝遷瓊已然打破了咱們之前的計劃,多了許多羈絆,難以再肆意而為了,這真是讓朕頭疼。”趙昺搖頭苦笑道。
“陛下已為天下之主,一言一行都是萬民楷模,自然要注意言行,遵守禮法了。”應節嚴聽出來了,陛下是將這頂皇帝的帽子當成了負擔,使他做事不得不有更多的顧慮,而正是文天祥那日當眾指責小黃門引起了其警覺,他知道若放在從前定會當場讓文天祥好看,可為了大局也只能忍了,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也表明小皇帝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但是他也意識到小皇帝的治國治軍理念與行朝舊臣們已經產生分歧,雙方的矛盾一旦激化便會走向對抗和分裂。
“唉,是啊!”趙昺嘆口氣無奈的承認道。他前世也曾想過當英雄、做模范,但當了皇帝以后便再也不想當了,成為公眾人物就等于放棄了自己的**,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成為真正的透明人……(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