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向青云語氣極為肯定,又道:“我父親前些天就去了江南,我二伯也去了漠北那邊,過幾天我三叔也要去京都。” “寧國被姬泰禍害了二十年,而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 “攝政王生前定下的提振工商業(yè)之舉措,當真是一劑了不得的良方!” “只要咱們寧國的商業(yè)繁華起來了,商人們賺到了銀子,有了更大的膽量,就一定會養(yǎng)著匠人來改良器械,進一步提高效率!” “讀書人皆以為商人低賤,卻不知道商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對于一國之繁榮有著怎樣的意義!” 那少年擺了擺手,“不說這些,總之,這是千百年來對商人最友好也最有利的時候?!? “至于誰能抓住機會……那就看誰的膽子更大,誰的眼光更獨到了。” 姓姚的老者微微頷首,“公子所言有理,倒是我等畏首畏尾了,只是……公子有此見識,為何不去經商反要去參加科考呢?” 向青云嘿嘿一笑:“我家老爺子不同意,另外呢……我也想明白了?!? “我向家,本就是個商人家族。對于商人之困擾我或許比許多學子了解得更多一些?!? “我若是能夠金榜題名,去任一方縣令,許能給治下的商人營造一個更好更便利的環(huán)境。” “如此,能給更多的商人做更多的事,比我自己去走經商之路創(chuàng)造的價值更大一些。” 姚姓老者一聽,頓時肅然起敬。 “公子之言,令老夫茅塞頓開!” “那老夫也去江南走走……或許回來之后,再執(zhí)教鞭,用公子這番思想去教育學生們!” 向青云那張清秀的臉忽的一紅,“姚老過獎,這幾位,也是渝州學子,咱們同去京都。聽說文翁書院的許多學子上月就已出發(fā)……這一次的秋闈,人才濟濟,可不太容易拿個好名次??!” 姚姓老者一捋長須,笑道:“盡力而為之,便不辜負這大好年華!” “嗯……” 向青云又悠悠一嘆,“攝政王離世,實在令人遺憾?!? “晚生見他詩詞文章之后便心生向往,期待能夠在京都見到他……哎,天嫉英才!” “可惜,實在可惜。” “世間再沒有詩仙!” “寧國因他有了未來。” “他雖離去,卻給寧國留下一道希望之光。” “我等,當追光而行,許能見云開日出,見一番不一樣的錦繡繁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