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事到如今降了吧-《抗清》


    第(1/3)頁

    “老營的人,劉體純最后的家當了。”

    年輕人嘀咕一聲,心里莫名一陣酸楚。

    這些生了白發的都是鎖彥龍從老木崆帶來的劉部精銳老卒,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原來的老順軍。

    這幫人可以說個個都是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精兵,戰斗力十分強,只可惜歲月不饒人,如今平均年齡恐怕都有五十歲,更休說有的老卒甚至是崇禎年間就加入農民軍,擱現在都有六十來歲。

    通常,五六十歲的人基本都含飴弄孫過起老年生活了,不可能同年輕人一樣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因為他們的精力和身體已經不允許。

    然而這些滿頭白發的老卒卻依舊和年輕人一樣戰斗在抗清一線,甚至在關鍵時候還被用作最重要的戰力使用,真不知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悲哀,亦或這個民族的悲哀。

    沒來由的,年輕人想到了千年前孤懸西域堅守的那幫唐軍白發老兵。

    眼前的這些白發老卒同千年前在西域堅守的唐軍老兵何其相像!

    一個為了大唐最后的榮耀,一個則是為了漢家最后的氣節。

    唉。

    想到這里,年輕人再次嘆了口氣,他雖敬佩這些白發老卒,然卻知道大事已去,天命難違。

    眼下距離夔東抗清基地全軍覆沒最多還剩幾個月時間。

    這支堅守了十八年的抗清義師,結局注定是壯烈且無比悲慘。

    如果年輕人沒有記錯,忠貞營最后的主帥李來亨應該是舉家殉國的。

    李來亨的死,被后世史學家定性為“大陸上公開以復明為旗幟的武裝抗清運動結束。”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試問,以彈丸之地如何能對抗擁有整個中國的滿清呢!

    就眼下局面,面對十幾萬清軍的重兵圍剿,僅余不到兩萬人且沒有任何外援和補充的明軍如何堅持下去?

    清軍拿人命堆也把明軍堆死了!

    明軍死一個,少一個!

    清軍死一個,卻能補充無數個!

    失敗,是必然的。

    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因此,年輕人骨子里并不排斥投降。

    至少,在聽到不少明軍將領陸續率部降清后,他沒有看不起這些人,更加不會痛恨他們,反而覺得他們的選擇或許是對的。

    生死面前,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顆堅定永恒的心無懼死亡!

    選擇生,還是選擇死,本就是人的自由。

    沒有人可以剝奪這個自由。

    為信仰而死固然值得稱頌,茍延殘喘活著難道一定要橫加指責么?

    今時今日,在這長江三峽地區,明軍已經沒有曙光,有的只是絕望和無底的深淵。

    繼續戰斗下去,只有犧牲。

    當然,年輕人自己不會主動選擇投降,因為他也過不了心中那道坎。

    所以,他在等待。

    等待有人帶他投降。

    主動降和被迫降還是有區別的。

    雖然結果一樣,卻能讓人的內心好受一些。

    也許,這就是遮羞布存在的意義吧。

    年輕人叫王五,沒有名字。

    隨的義父姓。

    王五的義父姓王名德順,順軍的一名掌旅都尉,其在隨李自成圍攻開封時收養的王五。

    當時的王五是被餓得只剩皮包骨的父親拿去與人交換的食物。

    是謂“易子而食”。

    在給了王五父親幾塊餅后,時年兩歲的王五成了王德順的第五個義子。

    收義子是農民軍中的一個習俗,因為戰亂出現不少孤兒,為了讓這些孤兒能活下去,也為了給自家留個香火,很多農民軍將領都喜歡收義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潞西市| 江城| 长子县| SHOW| 昭苏县| 遂溪县| 庆安县| 嘉义市| 晴隆县| 嘉荫县| 攀枝花市| 许昌市| 集贤县| 桓台县| 吐鲁番市| 长垣县| 北川| 化德县| 南江县| 子洲县| 五台县| 平阴县| 民和| 阿尔山市| 浦县| 六枝特区| 黎城县| 西宁市| 新兴县| 郁南县| 常德市| 梅州市| 威远县| 临湘市| 乌拉特中旗| 蒙山县| 象山县| 新绛县| 达尔|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