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比一比不就知道?-《終極教師》
第(1/3)頁
第七十二章、比一比不就知道?
現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想學習唐朝文化可以去曰本,想學習宋朝文化可以去韓國,想學習元朝文化可以去蒙古,想學習明朝文化可以去緬甸,想學習清朝文化可以去香港,想學習民國文化可以去臺灣。
意思是說,唐朝文化的精髓由東洋繼承,宋朝文化的精髓被南韓繼承,民國文化的精髓則被臺灣繼承。
那么,華夏國人又繼承了什么呢?
對于外來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對于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承,有些國人卻反其道而行,取其糟粕,棄其精華。
也正是因為一些人的忘本,導致華夏國人時常被外國人士鄙夷嘲笑。
藤野三郎是華夏國文化領域研究專家,對這種說法自然深以為然。于是,現在當著大家的面向方炎提出這個問題,不無使方炎出丑的打算。
你是教語文的,也可以說是國學,你們的詩歌如此優美,你們的知識如此豐富,那么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話流傳出來呢?
華夏國的文化精髓卻要跑到其它的國家才能夠領略體會,這不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嗎?
“我也聽說過這句話。”方炎坦然說道。有些事情一味否認是沒用的,只能顯示這個人淺薄愚蠢。“藤野先生既然是華夏文化研究者,一定聽說過這么一句話:有井水處皆有柳詞。”
“是的,我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藤野三郎微笑點頭,說道:“這是形容華夏國一位叫做柳三變的詞人作品流傳之廣泛,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能夠聽到柳詞的傳唱。不得不說,華夏古文化確實博大精深,讓人為之向往。”
藤野三郎話里有話,他只說華夏古文化博大精深讓人為之向往,但是,現在的華夏又有什么樣值得讓人為之傾倒的文化存在呢?
方炎自然聽出他話中深意,笑了笑,接著說道:“藤野先生聽說過‘凡有井水處皆有柳詞’這句話,那你知不知道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
藤野三郎知道方炎一定會反駁自己的觀點,但是方炎沒有把話說清楚,他也只能搖頭說道:“暫且不知。”
“凡有人煙處皆有華夏文明。唐朝文化在東洋,明朝文化在南韓。這恰好說明華夏文化發揚傳承的好,全世界都在學習和認同。華夏文化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這是我們華夏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是嗎?”藤野沒想到方炎竟然如此不要臉的曲解自己的攻擊論點。心里暗怒,說道:“據我所知,這句話的理解和方炎老師的解釋截然相反。做為一名研究學者以及文化傳承者、傳播者,我們應該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藤野三郎掃視全場,說道:“方炎老師,在自己的學生面前撒謊,這可不是一個好習慣。你是老師,如果你撒謊,你的學生將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不僅僅是我,我們所有人都清楚,那句話的真正含意是對華夏國人沒能保護和傳承好自己的優秀文化感到遺憾。”
“是的,方炎老師剛才有句話說的很好。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我們仰慕華夏文化,你們棄之糟粕,我們愿意將它完好的保存下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打磨筋骨,豐富知識,提高全民族的個人素養。”
藤野三郎笑呵呵地看著方炎,同時也看著在場的眾多朱雀學生,說道:“華夏國有位老先生說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為什么要諱疾忌醫呢?坦白的承認自己的缺點,在還可以拯救的時候改正,從今天這一刻開始努力-----這不是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新宁县|
华蓥市|
英超|
洛川县|
深圳市|
黑龙江省|
高尔夫|
百色市|
焉耆|
孟连|
汾阳市|
龙陵县|
庐江县|
溆浦县|
荔浦县|
海兴县|
沈丘县|
凤凰县|
仙桃市|
利川市|
邵武市|
涿州市|
正定县|
安西县|
延安市|
永修县|
宣恩县|
横峰县|
汉寿县|
义乌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万安县|
大石桥市|
浑源县|
军事|
大渡口区|
乃东县|
深圳市|
磐石市|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