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高燧被秘密運抵順天的事情鮮少有人知道,畢竟這人特殊,事兒也特殊。 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宣德皇帝傳詔,趙王謀逆,按大明律例本應廢除其爵位,廢為庶人,發配邊疆,但念在其早年間為大明建功頗多,以及吳王求情,特保留其宗室身份。 然,謀逆之罪不可恕,吳王上諫,議其隨遠洋寶船隊前往當年錢勇等人發現新糧種之處,為大明探尋和取得更多新糧,陛下應允。 詔令里的官方語言可以置之不理,總結下來就是趙王謀逆,本來應該飛廢其爵、奪其身,發配邊疆,但是吳王上諫,建議讓他戴罪立功,為大明取回更多的糧食種子,宣德皇帝答應了。 關于這份詔令里有多少話是可信的,多少話是不可信的,這個問題沒有人去追究,人們更多的還是在談論朱高燧的結局。 雖然說保留了其宗室身份,但實際上也就是被流放了,而且還是被流放到了海外,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第一人了。 但是,真的有人在意嗎? 有,肯定是有的,但這些人都是一些本就已經掌握了部分東西,而且還想著更進一步的人,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對朱瞻壑有不滿的情緒。 但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他們都不在意這些,只因為詔令里面的一句話。 新糧種子。 把時間推回到十多年前,沒有人會想到有朝一日糧食能夠畝產達到四百,甚至是更多更多。 那個時候,你就算是出去說也沒人信,所有人都會覺得你是在發癲,做春秋大夢,因為那是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放在現在,你就算是跟人們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畝產萬斤的糧食,那也是會有部分人信的。 有什么不信的?當年大明的稻麥畝產量不過兩三百斤,但錢勇他們帶回來的糧種卻做到了讓產量翻倍,土豆和紅薯更是達到了好幾倍的增幅。 萬斤,很多嗎?相比現在不也就是十倍的漲幅嗎?當年都有這種神跡,現在為什么不能有? 當然了,這還是夸張了,畢竟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理智的。 在人們的臆想中這個世界上的確可能會存在產量更高的糧食,但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的話還是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