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百年前,那個羅馬帝國,正是由于高層腐敗,軍事力量不斷被削弱,無力再控制地方?!?br>
“然后轟的一聲,大廈崩塌,分裂成如今的泰西諸國,自此再也沒有一統之時?!?br>
云逍將羅馬帝國的歷史,簡要地向崇禎和閣臣們講述了一遍。
薛國觀不解地說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才是天下大勢,為何泰西之地卻是例外?”
“薛閣老只看到了大勢,卻看不到形成大勢的根源。”
“其中緣由,可以概括為兩個字,文化!也就是以文化之!”
云逍道出了華.夏統一,而歐洲四分五裂的最根本原因。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句話就直接道明了,在華.夏民族的潛意識中就認為,歷史一定會走向統一。
這是天道,毋庸置疑的真理。
所謂“分”只是暫的,“合”才是永恒的。
維持一統,保存中央集權國家,是每個華.夏人自然和公認的目標。
大一統的觀念深植于每個人心中,不僅僅是帝王將相,上至圣賢,下至販夫走卒,意識深處都是這樣認為。
孟子說“天下定于一”,荀子說“一天下”,韓非子說“一匡天下”,大一統是諸子的共識。
這種觀念從上往下,不斷加強。
漢末大分裂時,天下人依然固執地認為,國家最終仍需統一。
無論是三國兩晉,還是北方外族建立的政權,都將統一作為目標。
最終在經歷了近400年的大分裂后,這一目標由隋朝完成。
崇禎提出心中困惑:“泰西人為何沒有大一統的觀念?”
“羅馬帝國統治者當中,也不乏能人,他們不是不知道二元統治的后果,也想保持長期大一統?!?br>
“只是他們的思想文明,遠遠落后于我華.夏,缺乏一個整合異族的文化和思想的工具。”
云逍說的是事實。
距今兩百年前,羅馬帝國分裂,這時候的歐洲,才是相當于華.夏的春秋戰國時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