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賀奶奶按照老家的規矩, 用兩根絲線給愛立絞了面上的小絨毛,然后用一把新的桃木梳子給愛立梳頭,沒有選擇很繁復的發髻, 只是以前年輕婦人比較常見的盤發。 賀黃氏的手很巧,一縷縷地將愛立的頭發盤在了腦后, 最后在上面攢了一支珠花,這是老太太的私藏,雖是幾圈米粒大小的珍珠, 但是勝在小巧精致, 此時在燈光下, 上頭的珍珠泛著瑩潤的光澤。 悄悄和愛立道:“這支珠花啊,以前我是準備送你母親的,后來不是沒機會用上嗎?給你剛剛好!”老太太這次從老家來申城,就特地帶了過來, 準備送給愛立的, 后來得知她們正月要辦婚宴, 干脆就等到今天才拿了出來。 賀黃氏又在愛立臉上敷了一點珍珠粉,“這可比你們現在用的雪花膏好, 我給你敷一點,你就知道了。” 愛立笑道:“奶奶, 我覺得太奢侈了。” 賀黃氏聞言也笑道:“都是我以前存的, 放在現在,是舍不得了。”愛立現在是她的孫女,老太太私心里想在這一天給她最好的,溫聲和她道:“女孩子嫁人,一輩子就這么一次,再貴的東西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 也算不得什么。” 賀以棉打趣道:“可不是算不得什么,在你奶奶心里,你沒穿鳳冠霞帔,都算委屈了你。” 賀黃氏忙嗔了女兒一眼,“亦棉,現在可不好說這話,在奶奶心里,只要我孫女嫁的人不辱沒了她,我都高興著呢!說起來,這些東西都是添個喜頭的,多一點少一點,都沒什么關系。” 賀黃氏說著,又在愛立的嘴唇上涂了一點她自制的口脂,愛立從鏡子里望了一眼,是嬌艷的玫瑰花的顏色,忍不住夸道:“奶奶,你手藝真好!” “你要是喜歡這口脂,奶奶有空也給你做,以前羨薇也喜歡,就是成家以后,她那前婆婆挑剔的很,她稍微裝扮的好點,就說她不莊重,現在好了,離了文家,她至少能穿兩件喜歡的衣服來。” 聽到這里,賀亦棉開口道:“愛立,姑姑忘記和你說了,你表姐調到漢城來的事也定下來了,估計四五月份的時候。” 愛立心里一喜,“那真是太好了!”她知道到了五六月,各地開始成立革委會的時候,文江定然能夠憑皆一手靠近上意的文章,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羨薇表姐能夠在這之前過來,是再好不過的。 大家一起給她選了一件灰色的大衣,里頭是米色的高領毛衣,一雙咖色的新皮鞋。等裝扮齊整后,賀亦棉笑道:“好看,端莊大方得很,一眼看上去就是個新娘子。” 小喬喬從姥姥懷里溜了下來,高興地圍著愛立轉,大家都逗她,“喬喬,姨姨好不好看?” 小喬喬脆生生地道:“好看!喬喬長大了也要做新娘子!” 賀亦棉摸了摸外孫女軟軟的頭發,笑道:“那怎么辦呢?姥姥到時候可舍不得喬喬了。” 沈玉蘭做好了早飯,進房間來喊她們,看到女兒頭上戴的珠花,眼里閃過訝異,猜是婆婆給的,笑道:“和你小姨給你的那枚蝴蝶胸針很搭,一會別忘記戴上。” “記得的,媽媽!” 賀亦棉道:“本來我喊青黛一起過來玩兩天的,她說瑞慶最近忙得很,有兩天夜里都直接睡在單位了,她不是很放心,就沒過來了。” 賀黃氏緩聲笑道:“現在玉蘭也常去申城,她們姐妹見面機會多著。” 正聊著,方嫂子和李嬸子幾人過來包紅包,沈玉蘭忙給她們一人盛了一碗湯圓,她早上起來煮了二三十個茶葉蛋,又做了很多湯圓,此時招呼大家道:“早上還挺冷的,吃點熱乎一下。” 李嬸子用湯匙舀了一個湯圓,悄聲和她道:“你呀,現在真是好福氣,女兒就嫁在自己跟前,以后想見就見。” 不像她家采芹在申城成家,以后一年也見不到兩三次。 現在也就是還沒有孩子,等有了孩子,兒女自己小家都忙乎得沒個停的時候,怕是一年能回來一次看看就不錯了。 倒是愛立這孩子,以前說是處的對象是海南的,這眨眼間,小夫妻倆個都在漢城定居了。 劉嬸子也輕聲道:“何止是愛立,就是婆婆和姑姐都愿意到漢城來,我看以后賀之楨也遲早從那邊過來。”先前玉蘭再婚的時候,醫院里還有人說笑,說玉蘭這么大年紀了,還跑去給人做兒媳婦,遇到好說話的婆婆,還好些,要是遇到難纏的,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嗎? 哪想到賀老太太待玉蘭像待自己親生女兒一樣,這幾天在她們院子里,說她三十多年前就想要玉蘭當兒媳婦,臨到老了,到底如愿了,還感謝院里的鄰居這些年來對玉蘭母子三人的照顧。 她們私下都笑說,這老太太話里話外的,倒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兒一樣。 來這么幾天,老太太很快就和院子里的鄰居熟絡了起來,教這家做面條,教那家做布鞋的,在院子里可受歡迎了。 李嬸子放下了碗,趁機問沈玉蘭道:“俊平那邊定下來沒?我家有個遠房的表外甥女,還挺好的,要不要給俊平介紹下?” 沈玉蘭笑道:“李姐,俊平有對象了,最近才處的,愛立見過,說還挺好的,就是比俊平小十歲,姑娘能干的很,也愛讀書。”單是愛讀書這一點,沈玉蘭就滿意的不得了,經歷了楊冬青一心搞投機倒把的事以后,沈玉蘭現在就想找一個有書卷氣的兒媳婦,不會把錢看得比命還重。 李嬸子試探著問道:“那看來離定下來也快了?我們不是又能喝喜酒了?你家這兩年,喜事真是一樁接著一樁。” 沈玉蘭笑道:“還說不準,等愛立這邊忙完以后,我回頭再問問俊平,看女方家怎么說。” 等從沈家出來,李嬸子和劉嬸子道:“玉蘭可真是苦盡甘來,兒子、女兒過得好不說,自己也找了個好婆婆。” 劉嬸子笑道:“當時俊平在礦上出事的時候,楊冬青那么急不可耐地要跟人離婚,我們還擔心俊平以后要真瘸了,怕是不好找對象,都勸楊冬青不要離來著,沒想到自從楊冬青走后,沈家一家子都往上坡路上走了。” 李嬸子道:“以前楊冬青心思多,一家人因為她鬧得不愉快,現在是大家心里都沒擱著事兒,有勁都往一處使,日子自然蒸蒸日上。希望俊平這回處的對象是個好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