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京。 “忠勇侯,您的奇思妙想真是不斷啊!” 宋應星站在一座磚塔前,看著塔頂一名忙碌的士兵,饒有興趣地說道。 那塔頂豎著好幾根柱子,柱子上有橫木,橫木上還有大量附屬的零碎東西,這些東西用一根根繩索連接著下面,那士兵正在操作那些繩索,使橫木和橫木上的那些東西不斷變換著位置…… 旗語信號。 或者說托架式信號裝置。 也叫法國高塔。 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旗語,采取中轉站接力的方式,向遠方發送信息同時也接收信息,在十五里外江北還有一座同樣的高塔,那里一名士兵正在用望遠鏡看著這里,然后旁邊另一名士兵在重復。未來這樣的高塔將繼續向北建設,一直建設到鄭州,還有一條支線將分向徐州,并從徐州分向沂州和東平,而且同時還將向東建設一條從南京到杭州的,向西建一條從南京到武昌的,向南建一條直達韶關前線的。 不要小看這種簡陋的裝置。 它可以讓拿破侖在巴黎當天就知道普魯士軍隊攻破一千多里外慕尼黑的消息,緊接著下達命令組織起反擊重新奪回,這種簡陋的信息傳遞裝置使用了半個世紀,直到有線電報發明才把它淘汰。 當然,它也有很大的局限。 比如說雨霧天肯定不行,必須改為騎馬傳送到下一站,而晚上只能用燈光信號,所以也只能發一些簡單的信息,還有轉發站的士兵容易被收買故意發送錯誤內容…… 基督山伯爵就那么干過。 他收買轉發站發假信息最后坑得仇人傾家蕩產。 但這并不能改變它的價值,它讓大明的信息傳遞獲得質的改變,建成后楊慶不需要再用三四天才能知道鄭州前線發生了什么,他在當天就能知道。而浙東沿海發生了什么,他甚至最快不用半個小時就知道,既然他暫時還沒有能力建有線電報網,那么就用這個先湊合著吧! 而且不只是發送軍事情報。 實際上各地錦衣衛分支機構都可以使用它,發送任何需要發送的緊急情報,保密性非常高,因為這東西發的根本不是漢字,而是直接用字母發送內容,但不是英文單詞而是漢語拼音,這個世界上除了那些信號員不會有任何人破譯其內容。 另外還有一點。 依靠這種快速而且廉價的信息傳遞手段,楊慶就可以辦報紙了,他可以說掌握了唯一的新聞發布權,他可以在南京辦一份類似某報一樣的權威性報紙,通過這種發報機傳來的內容發布各地的新聞。除了他誰都不可能最短時間內知道這些事情,也就是說他的報紙發布的就是最信實無疑的消息,那么這份報紙未來將變成所有人討論國事的依據。 而且還可以在其他城市辦,同樣通過這套系統傳遞內容。 這樣輿論權就到手了。 江南百姓的識字率還是很高的。 事實上歐洲各國原本歷史上在出現這種東西后,基本上能傳遞的東西都用它傳遞…… 他們建了好幾千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