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回說到儒家修煉體系,由孔子開創,孟子完善…… ……讀書即是文道,又包括琴棋書畫四道,初有文氣,后為正氣。通常來說肉身孱弱,到后來甚至被稱為手無縛雞之力,但神魂卻極其強大。那些胸有萬壑,經天緯地,學究古今的大儒,念頭正直,一眼洞悉人心,一言勸人向善,但憑胸中一口正氣,鬼神易辟。一聲喝斥,更可調動無窮天地正氣,輕易震死妖魔鬼邪,至高深境界,萬法不侵。 當然,為保證儒家傳承,儒家還有太保一脈,即儒門護法,在修習文道的同時兼修武道,通常以劍、尺、筆、扇為兵器。不過此時文道修煉體系還未出現,還需要孔丘多多努力。 郯子來朝魯日久,作為一國之主當然不能久離國土,孔丘素宴送行,頗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郯子離去之后,孔丘又進入了平靜的苦修時光,朝練人情世事,暮法自然夜讀書。 這日,本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孔子像往常一樣夜讀史書,殘燈如豆,不過孔子夜能視物,倒不在意燈光昏暗。不知不覺間,孔子福至心靈,竟漸入悟道之境,心神一片通明,一道浩然剛正之氣起自黃庭,游走奇經八脈、四肢百骸。 漸漸,孔丘周身有朗朗讀書聲大起,有無數人族先賢披荊斬棘,帶領人族從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入禮樂法制的文明時代。這一刻,天地有感,星光大耀,地騰龍氣,浩然正氣顯化于世,直沖九霄,震驚寰宇。 東海之濱,一位白發白須,仙風道骨的老者坐于一頭青牛之上,漫無目的,緩緩而行。老者身旁還有一位青牛,一襲青衫,猿臂蜂腰,手中牽著牛繩。 “哞……”青牛低沉哞叫一聲,碩大的牛頭一甩,帶著青年手臂偏移,也不知是青年牽著青牛,還是青牛牽著青年。 這牛上老者正是云游天下的老子,而這青年則是老子收的弟子,名曰辛研,號計然,又有道號通玄。驀然,通玄轉頭看向北方,隱見浩氣沖霄,面容凝重,又隱有躍躍欲試之色,手中牛繩不由抓緊。 鄭國,屋中燈下,有一青年手持刻刀,正在默刻竹簡,看其內容,卻是法家先驅管仲的《管子》。驀然,青年轉頭看向魯國方向,感浩然正氣沸騰,目露精光,手中刻刀劃斷竹簡而不自覺。 齊國,富貴大家演武場上,有一青年手握青銅大劍,刺、削、劈、砍,大開大合,雖僅是基礎劍術,卻隱見慘烈殺氣、駭人煞氣。驀然,青年演武動作一滯,轉頭看向魯國方向,一道浩然正氣直沖天穹,至剛至大,宛如通天神柱。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