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重生在火紅年代的悠閑生活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九章出差“嗚嗚嗚!” “褲衩褲衩!!” “噦!噦!” 耳邊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黑漆漆的一片,火車進入進入了隧道,車廂內并未開燈。 旁邊坐著一個衣著體面的年輕婦人,但顯然狀態不好,膽汁都要吐盡了…… 李源有些無奈,他也沒想到,在四合院待的好好地,沒事看看書,去學校做做實驗,回家逗逗兒子,要不和一大爺他們耍耍,多安逸。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居然會有出差的一天…… 前往東北黑省,大慶。 大慶油田自五九年發現以來,國家如獲至寶。 一五時期,國家絕大部分石油都依靠進口,其中七成以上來自老毛子。 這幾年鬧翻后,石油就成了卡脖子的難題。 石油可是工業血液啊,沒有這玩意兒,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好不容易初步建立起來的那點工業基礎,全都要報廢。 關鍵是沒這玩意兒,飛機坦克都開不了,還不如燒火棍。 這是要命的關卡! 就在這個時候,大慶油田被發現了。 相比于玉門油田和更遠的克市油田,大慶油田的條件堪稱得天獨厚。 早在1902年就修好了鐵路,使得大慶擁有了新中國的第一列原油火車專列。 而已探明的龐大油田潛力,更是讓上上下下人心振奮,解決了心頭大患。 也許這就是國運所在,當初小日本在東北滿世界探查油田,這里煤炭、木材那么豐富,按理說應該有豐富的石油才對。 結果鬼子在東北挖了二十年,包括大慶,最后直到敗走,也是連根毛都沒找著。 小日本要是當初發現了這座油田,整個世界戰爭史都會受到影響。 之所以腦子發昏一樣去干老美,不就是因為老美中斷了他們的石油進口航線么? 真要在東北提前搞出大慶油田,那就真了不得了。 幸好沒有。 新中國成立后,李四光先生不信這個邪,帶領隊伍經過幾年時間一系列的勘察后,最后還是選擇在大慶挖。 這是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剛開始的時候,不知有多少質疑聲音。 因為挖井是需要消耗大量資金的,甚至需要寶貴的外匯。 要知道不僅小鬼子在這片土地上找過石油,美國石油公司的人也到這邊來勘察過,最后的結論都是沒油,中國是貧油國。 結果就在小日本挖的油井的兩公里之外,深度相差三百米,石油噴薄而出! 這座油田在新中國時期被發現,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 兩年多來,十幾萬精兵強將涌向了大慶,國家集中力量,誓要打造好這一座大油田! 但就跟平地起山防一樣,建設之初什么都緊缺。 即便兩年多過去了,但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建設依舊艱難。 除了各種器械、基建材料和糧草之外,現在最缺的就是醫生。 外地的工人、家眷很多,對黑省酷寒的氣候很多并不適應,生病減員現象嚴重。 為此,中樞要求京城各醫院、各大單位附屬醫院,抽調精兵強將,前往大慶輪番支援。 本來這個活怎么輪也不可能輪到李源頭上,他現在還是半工半讀的狀態,可誰讓趙葉紅給趕上了…… 大慶自身擁有極其豐富的中藥藥材,根據這個情況,相關部門要求各醫院至少安排一到兩名身體條件較好的老資格中醫隨行。 軋鋼廠工人醫院里,倒是有幾個老中醫,可一個個老的都快拄拐杖了。 這要送過去,估計比病人還先嘎一步。 唯一一個有資歷有水平身體還不錯的,就是趙葉紅了。 她還是中醫科的主任。 趙葉紅倒是沒有畏難心思,既然點到了她,她去就是。 可李源卻不放心這位姑奶奶,趙家原本也是中醫世家,解放前趙葉紅是地道的大家千金。 別說做飯了,吃飯都由丫鬟端到跟前。 平日里衣服也不怎么洗,除了鉆研醫術外,就是教兒女做功課。 生活上的事,由孫達一手操辦。 對了,趙葉紅還有潔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