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2章 天下事-《穿越南宋當皇帝》


    第(1/3)頁

    建康府,俗稱金陵,為南宋行都、東南重鎮,是僅次于國都臨安城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時人稱曰:“國家之根本在東南,東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為城,長江為池,舟車漕運,數路輻湊,正今日之關中、河內也”。

    非據建康無以鎮東南。皇帝選擇金陵,是要在東南前線勵精圖治了。

    “陛下真要在金陵創辦講武堂?”

    真德秀也是震撼。

    果不其然,流言成了事實。

    “不錯,就是金陵!”

    趙竑點了點頭,語氣低沉。

    “臨安富庶繁華,但脂粉氣驕奢氣太重,距離北地太遠。東南形勢,以金陵為最,大宋要恢復北地,收遠近人心,就得讓天下人看到決心,看到希望。”

    建康府首府就是金陵,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在杭州以北    500里,毗鄰長江。而過了長江就是揚州,距離宋金邊境的淮水,已經是咫尺之遙了。

    金陵講武堂,事關天下大事,怎么可能放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臨安城?

    “陛下的意思,是講武堂和練兵都要放在江南東路?”

    真德秀也是驚詫。

    金陵城龍盤虎踞,六朝古都,可為圣地。但皇帝選擇金陵城,而不是臨安城推行新政,讓他下意識有些失落。

    其他幾位大臣,目光一起投在了皇帝身上。

    金陵講武堂,金陵大學堂,都在江南東路的首府。原來這一切,都在皇帝的運籌之中。

    “當然!另外,為了不要大興土木,耗費民脂民膏,把金陵的行宮收拾一下,就作為講武堂的講學之所。記住,給朕在里面留個房間,作為朕去講武堂的下榻之處!”

    迎著大臣們的目光,趙竑哈哈一笑。

    “將武學諭搬往金陵,那些個武學博士、武學教授等一起遷往金陵。另外從邊軍之中選擇作戰經驗豐富的將士作為講武堂的教官。還有,講武堂的教材,除了七書,朕還要親自編寫一些。”

    “陛下,那些個武學的舍人怎么安置?”

    震驚之余,真德秀弱弱問了出來。

    金陵行宮改為金陵講武堂,這可真是驚世駭俗,出乎他的想象。

    宣繒也是暗暗吃驚。皇帝的行宮改成講武堂,由此可見皇帝對講武堂的重視。

    金陵講武堂、大宋水師學堂,皇帝這是要揚興大宋的尚武之風嗎?

    “武學諭搬往金陵,和講武堂融為一體,舍人當然一起前往金陵。具體事情,讓魏了翁這個兵部侍郎去辦。正好看看,這些舍人和教諭們是不是可堪重用?”

    宋室南渡之后,在臨安府修建武學。武學的入學者,一是皇宮中的東頭供奉官,左右班殿直、殿前承旨等,第二種就是朝廷官員推薦的末等小官以及文武大臣的子孫后代。

    北宋的武學為兩百人,分為上舍人、中舍人和下舍人,上舍人三十人,中舍人七十人,下舍人一百人,修學三年。

    南宋武學則是減了一半還多,到了宋寧宗時期,武學生更是只有二三十人,名存實亡。

    四位參政大臣暗暗嘀咕。新皇此舉,肯定是要光大武學,提倡尚武之風,為將來大舉用兵鋪平道路。

    “自宋室南渡,于今已近百年。更有韃靼勢大,堅不可摧。值此大爭之世,若不居安思危,厲兵秣馬,整飭武備,我大宋將來必有滅國之危。”

    趙竑面色凝重,對著眾大臣說了出來。

    趙竑本想將講武堂設在長江以南的揚州,最終還是放棄。揚州距離邊境線太近,肯定會遭到群臣們的反對。

    既然如此,不如選擇南京,最起碼向北推進五百里,長江阻隔,沒有人反對。

    四位大臣面面相覷,一起站了起來,肅拜行禮。

    “陛下圣明。臣遵旨!”

    趙竑的旨意,誰也不能反對,這是大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巨野县| 石林| 双流县| 武宁县| 陈巴尔虎旗| 上虞市| 偏关县| 沾化县| 酒泉市| 顺昌县| 广水市| 威信县| 龙泉市| 东宁县| 邵阳县| 新化县| 甘德县| 饶阳县| 榆树市| 神池县| 吴堡县| 金川县| 广宗县| 时尚| 台东县| 米泉市| 耒阳市| 安陆市| 邹城市| 嘉荫县| 涞水县| 陕西省| 永宁县| 武威市| 北流市| 綦江县| 桐柏县| 昌都县| 宣恩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