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芳伯,你可是在做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啊。” 朱道樺說道。 “如今漢地諸省人口稠密,已有三萬萬余。日后即便本王復興大明,坐上了北京城上的龍椅,這三萬萬嗷嗷待哺的漢家子民,對你我而言,可都是巨大的...包袱。” 羅芳伯聞言,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作為新大明的第一位與國同休的國公爺。 現在蘭芳羅家和朱道樺算是完全的利益綁定了。 歷史上歷次王朝的覆滅,可都是從百姓吃不飽飯開始的.. 這人口這么多。 完全就是定時炸彈啊。 “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漢地擠滿的人口遷徙出來。” “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 朱道樺的手不斷向下。 手停留在那一片巨大的南方大陸上,這些地盤,以未來的技術手段是可以實現直接統治的。 “這些都是土地極為肥沃的地盤,今日不取,何日取之?” ...... “三萬萬華夏之民,蜷縮于神州一隅之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歐洲白夷,擄掠非洲,占南北美洲,環球膏腴,其已占十之八九!然其人口不過一萬萬,神州已被包圍,然滿清朝廷渾然不知,其以小臨大,乃趴在華夏身上吸血的寄生蟲,以華夏之精華,養八旗之韃虜!” “此乃華夏之不幸!” “此乃我等之奇恥大辱!” “吾等漢家男兒,豈能忍受如此巨辱。” “本王太祖后裔,愿提三尺劍,二月十五,揚帆北上,收復廣東,收復江南,收復中原!!”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朱道樺的聲音在大廳內轟然。 陸海軍軍官學院的年輕軍官們。 政務大學堂的年輕的舉子們。 猛然站了起來。 跟著朱道樺齊聲高呼。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聲音轟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飄向了北方。 一個月之后。 公元1790年。 大明崇禎一百六十三年。 二月十五。 第一批北伐大軍將會楊帆北上。 目標。 珠江口。 大嶼山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