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臺非常“成熟”的火箭,將被加裝最先進的智能姿態調節系統。 整個“火箭回收項目組”,被分為了兩個部分,5人左右,對“模型”進行分析和檢測,雖然這些數據,周瑞大部分都已經開掛入手了,但也要留底。 其他35人,則全部著手進行改造工作,其中心腹團十人是重要力量,全員在此。 由于周瑞之前對整個項目的進程,有足夠的預判和規劃,所以全部部件、設備需求,都已經集中在了“準備場”中。 不會出現什么東西做著做著發現沒有,或者重新定做的情況。 三班倒的情況下,兩天內高效工作了近40小時,周瑞本人甚至只睡了三個小時意思了一下。 “知行合一”、“化繁為簡”、“抽絲剝繭”. 再加上物理之觸、工程學敲擊、化學之嗅. 以及數十名全球頂尖的工程師、火箭專家. “buff”都快疊滿一頁紙了。 終于,八月十日,也就是周瑞的“七日之約”當天。 配備智能姿態調節系統的“二餅”,順利完工。 大名:長征二號丙F, 小名兒:二餅改。 單春元看著眼前的完成品,心里感覺到發懵。 太快了.一切都太快了。 快到沒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是不是扯著蛋了。 還是已經成為了孤睪戰士,蛋在二里地以外了。 像他這樣主流體系出來的工程師,會很不適應全靠著對周瑞和自己水平的信任。 但完工的一剎那,還是感覺. 這尼瑪真的搞完了? 眼前的二餅改,一二級火箭都完成了改造,是四大件里最值錢的兩件。 至于載荷艙和引流罩,前者不是現階段需要考慮的,后者則是單純沒必要。 一二級火箭通體潔白的外殼上,有著四個流線型反向推進口,體積并不大,像是長了個小耳朵。 有點像是在白蘿卜上,鑲嵌了一枚瓜子。 這個造型,據說還是是周總“通天”的人脈,聯系蓉飛風洞吹了一下的。 這位能量是真的大 每個推進口內,是四個可單獨轉向的噴口。 再往下,接近鉚接的位置,則是四個鏤空可控風板,發射階段向上閉合收緊,制動階段輔助調節姿態,落地時則反向充當支架 材料是輕質鈦合金,比火箭外殼的質量還好,畢竟火箭外殼是按照一次性設計的,材料性能并比不上航空專用鈦合金。 不要問,問就周總人脈廣,面子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