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廣榮正在戴著老花鏡,看著資料。
自從殲20全球公布后,蓉飛就進入了大搞生產的快節奏里,不再偷偷摸摸,以明年建設三條產線,交付數保二十爭三十為目標努力著。
各方的目光和關注,都集中在了這里,讓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航空廠,變得舉世矚目。
同樣,技術改進也不能固步自封,這世界沒有一勞永逸的技術方案。
新的計劃中,已經在為“畢方”預留了適配結構,并且與中航發正在積極溝通,爭取明年第一架搭載“畢方”的完全體“殲20”能夠落地。
他手上拿著的,就是一種雙向適配發動機接口方案,可以同時適用于“AL-31”和更先進的“畢方”,只需要有限的改動就可以升級。
這時,一位工作人員敲門走了進來,說道:“林主任,這是滬上送過來的保密盒。”
林廣榮一愣,滬上?
是“四象研究所”么?亦或者是周瑞本人?
保密盒上有鉛封,還有密碼,說明是很重要的東西。
林廣榮通過保密線路獲得了密碼,打開后里面只有一個優盤,林廣榮想了想,從抽屜里拿出一個斷網筆記本電腦,插了上去。
半晌后微微訝然。
“戰略隱形超音速轟炸機”的氣動外形?
小周怎么研究這個去了他不是在忙那些無人機么?
還有一段附言,表示這是他最近偶有所得的成果,具有非常優秀的前景,希望蓉飛能幫忙模擬一下,如果結果合適,可以吹一下風洞。
這東西.是能“偶有所得”的嗎?我也想偶一下.
林廣榮看了一下各項參數,第一反應是周瑞搞錯了,第二反應是周瑞搞笑了。
這也太大了.高度6.1米,翼展63.2米,長度37.1米.
這是轟炸機,還是運輸機啊?
畢方發動機,還是背負式的變體,有六個?
這是飛機還是火箭?
從尺寸到動力,方方面面透露著離譜。
林廣榮扶了扶老花鏡,強迫自己不要以貌取圖。
雖然轟炸機不是林廣榮最熟悉的領域,但這么多年眼光還是有的,沉下心來看了許久,在這些離譜的參數中,他居然越看越覺得.
似乎很合理啊
無論氣動外形,還是質量分布,還是進氣口的規劃雖然沒有任何內部結構,但至少這個整體外形絕對不是一拍腦袋瞎搞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