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授官-《大明國士》
第(1/3)頁
剛回到家中,方孝孺便將陳堪叫到了書房。
師徒二人相對而坐,方孝孺問道:“元生,你沒有接受陛下授予的官職吧?”
“沒有。”
陳堪搖搖頭應道。
方孝孺一臉欣慰,說道:“沒有便好,陛下許了你什么官職?”
“陛下只問了學生愿不愿意做官,學生拒絕之后,也沒說打算賞學生一個什么官做做,倒是恐嚇了學生一頓。”
“沒有?”
“沒有!”
陳堪此言一出,方孝孺的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陳堪忙追問道:“老師,怎么了?”
方孝孺搖搖頭,有些凝重的問道:“元生,你可知為師為何不愿你接受陛下的授予的官職?”
這點陳堪在皇宮和朱棣扯皮時便想明白了,當即應道:“老師是想學生走科舉正途,對嗎?”
“不錯。”
方孝孺道:我朝自太祖爺立國時,便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未經科舉者,不可為一部正印堂官。
而你若是應了陛下授予的官職,便是將你自己的前途堵死了。
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幸進之臣堪為國之柱石的先例。為師不愿你背上幸進之名,是以方才有此交代。”
陳堪點點頭,方孝孺所言與他猜測的大差不差。
事實上陳堪也是這么打算的。
自大獄中死里逃生之后,陳堪便想明白了。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年代,自己若是想要活得好,那么做官便是唯一的出路。
唯有手中掌控有權力,自己才能在這個時代活得如魚得水。
至于經商,種田之類的,陳堪也不是沒有想過。
但還是那句話,手中沒有權力,做的東西越多,離死就越近。
陳堪不想到最后被別人當成肥豬宰殺掉。
話又說回來,既然決定走政途。
那自然是經科舉之后再做官更好。
尤其是自唐宋開始,科舉制度逐漸完善。
翻開史書之上,活躍在朝堂之上的須臾之輩,無不是經科舉層層篩選出來的人中龍鳳。
鮮有未經科舉而高居廟堂之輩。
縱然科舉亦有它的局限性,容易將大量其他類型的人才擋在官場之外。
但直至陳堪所來的二十一世紀,科舉依舊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最公平的上升之路。
原身作為方孝孺的學生,學問不敢說有多好,但至少是不差的。
而陳堪繼承了原主的大部分記憶,又有方孝孺這位天下士林的領袖當老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镇平县|
巴楚县|
陆丰市|
桐梓县|
绍兴市|
富宁县|
本溪市|
会东县|
南皮县|
横峰县|
卓尼县|
佳木斯市|
噶尔县|
阿拉善右旗|
琼中|
莱西市|
阆中市|
岑巩县|
龙里县|
遂宁市|
汶川县|
涟源市|
石渠县|
太湖县|
盐城市|
苗栗市|
深州市|
和林格尔县|
界首市|
景谷|
永善县|
鄱阳县|
印江|
潮州市|
郴州市|
温州市|
加查县|
京山县|
青冈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