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煦穿著孝服,端坐于集英殿中,滿朝文武,也都穿著喪服,恭立在殿中。
隨著一聲禮樂大奏,從集英殿一直到宣德門,所有宮門全部打開。
甲士立于兩側,人人裹素。
向太后一路哭著,送著先帝虞主,自城外瓊林苑入宮。
無數妃嬪、宗室、外戚,皆素服相隨。
虞主被人抬著,進入皇城的時候。
趙煦也已經持著竹杖,率著百官,來到了集英殿外等候。
等待虞主被抬到集英殿前,趙煦就率著百官跪了下來:“哀子臣煦恭迎父皇虞主!”
“臣等恭迎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靈!”
趙煦便親執竹杖,在前方引導,就像一個孝子扶著已經年邁的父親,回到他熟悉的家鄉一樣。
禮部的官員,在兩側恭敬的侍奉著,也引導著。
最終將被抬著的虞主牌,恭敬的送到了集英殿殿東,早就已經設置成奠殿的殿堂。
素白的幡布垂下,先帝御容畫像隨著被人展開。
趙煦恭敬的上前去,禮部官員已經倒好了酒。
趙煦恭敬的請先帝神靈飲酒。
然后跪下來對著虞主牌再拜,群臣集體匍匐,再次恭請先帝神靈歸位。
這是安神禮。
隨著安神禮的結束,先帝虞主牌被人從御駕上恭敬的取下來。
然后由趙煦在旁扶著,放到已經準備好的供桌上。
接下來,就是太皇太后主持酌祭,而趙煦主持奠獻。
一切完成之后,禮部尚書兼禮儀使韓忠彥上奏,先帝神靈回京路上遇到的祥瑞之事六件。
儀仗使王存上奏了先帝虞主從永裕陵回京,途中六次虞祭的經過。
左相兼山陵使蔡確,上奏了先帝山陵營造過程中發現的十九件祥瑞事情的經過。
轝車都大巡檢高公繪等上報了先帝靈駕發引和梓宮暫居行宮、掩皇堂期間,官民大臣們的哀思與不舍。
于是,朝野一致得出結論:先帝實在是我大宋有史以來的有道明君!
所有人一致謳歌了先帝在位十九年取得的成績。
然后所有人一致表示,當今天子乃先帝嫡長子,又是在先帝親自教導撫養下長大的,所以肯定繼承了先帝一切優良的品德,一定可以帶領大宋王朝興盛發達。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告訴天下人:元豐時代,徹底成了過去。
元祐時代,即將揚帆起航。
于是,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重新回到都堂的蔡確,在上交了山陵使的印信、符節后。
他就開始寫辭表。
作為宰相,既為山陵使,回朝就必然要辭相。
同時,他也婉拒了一切拜訪和會客。
回家就命人將大門關起來,表示自己堅決出知,絕不留在朝中給兩宮、天子添麻煩的決心。
……
元豐八年冬十一月辛卯。
汴京城的早上,下了些冰雹,保慈宮的暖閣開始燒起了木炭。
在炭火帶來的溫度的溫暖下。
趙煦坐在兩宮中間,看著手上的辭表。
“蔡相公,真是高風亮節……”趙煦感慨著:“若國家大臣,皆如相公一般,公忠體國,知進知退,何愁天下事不昌盛?”
兩宮都是露出笑容。
和趙煦上上輩子不同,這一次的蔡確,沒有做聯絡殿帥逼宮的事情。
于是,也就沒有為了自保,而到處宣揚先帝駕崩前后,特別是立儲前后皇宮內外的事情。
自然也就不會戀眷不去。
這一次他的辭表上的干凈利落,一連三表,堅決表達了自己辭相出知的意圖。
“六哥,依故事,宰相出知,當授觀文殿學士……”向太后在旁邊提醒著:“蔡相公是先帝股肱,也是有著擁立從龍之功的重臣,若是外任,猶當加宮祠官以彰顯皇恩浩蕩……”
趙煦點點頭:“多謝母后提點!”
于是,便開始提筆給蔡確寫出知任命。
隨著他的筆一字一劃的在紙上寫起來,兩宮都帶著笑容在旁邊看著,向太后更是滿懷欣慰和自豪的一邊看,一邊念起來:“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上柱國、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六百戶潤國公臣確,可,特授觀文殿學士、集禧觀使,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幾乎是完美的天子旨意。
無論文字、格式還是用詞,都是優秀。
“官家之聰俊,真是千古罕見!”太皇太后贊賞著。
向太后更是充滿自豪:“我兒必可光大祖宗基業為我朝圣君!”
請趙煦來給蔡確寫除授文字,這自然是向太后的主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