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縣衙的十個人站在田邊觀瞧,水田中的水充盈,稻苗長勢正常。 ‘噗嗵!’一只青蛙從水中躍起又鉆進去。 蜻蜓飛來飛去,有的甚至落到人的肩膀上。 眼前哪里有受災的樣子? 等再到棉田,壟溝處有水流過的痕跡,棉花也不會差。 轉頭一起去種紫花地丁與大豆的新田,同樣不缺水。 “宜長,剩下的田還不種?”李知縣難受,地空著…… “養地,秋時種,一定種。” 里長保證,只是他不說要種麥子。 種麥子便有面,有面則有石堿,明年專門種蒿子和蓼今年收兩者的種子。 憨憨說過,有石堿能做新肥皂,可以發財。 或者把做肥皂的辦法給了,專門賣石堿,看情況發展,迫不得已只能給。 總之得先賺一大筆錢,讓村子里的人過上好日子。 村子看過,知縣要走,回去匯報,想辦法。 里長見留不住,只得為眾人帶上早晨剩的包子,路上餓了吃。 再想送其他東西,大家說什么都不要,騎上馬匆匆出村。 …… 南京城中,朱元璋批著奏本,寧國府送上來的題本,無法直接送到天子面前,要走流程。 先送到通政司,再由通政司遞給皇帝,皇帝看到有的不了解,便找人詢問,問完再決定。 一本又一本,大臣們在旁邊等著。 朱元璋心情不好,忙不說,老天爺還不給面子。 今年徐達去打仗,又把殿中的禮法問題處理一番。 王府的官員制度給出來,兒子們封王。 科舉的事情有打算了,說好的八月開。 咋就旱上了呢?是不是有人會琢磨自己出征勞民傷財、給兒子封王不對,故此才干旱的? 越想朱元璋越不開心,拿過新的一本,一看,寧國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