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將破曉,月隱星藏。 在天地極暗之時,山林中的鳥獸卻早已按耐不住,競相嘶鳴起來。 細雨蒙蒙,花打葉搖,雨水匯合了晨露,順沿著形狀各異的草木枝葉滴落地面。林間泥濘濕漉,每走一步,便會帶起一卷污泥、留下一個足跡。 沐皓天埋頭苦勁,艱難邁步,背上負了一條粗繩,拖曳著數具慘狀迥然的尸體走入柕樹林,仿如夜半趕尸人。 柕樹為老坨山特有,據傳此樹散發的木脂異香能使亡靈得到安息,故又名“安魂樹”。鄉民們以此樹為材,制成的棺木和香料,在老坨山周邊一帶是十分暢銷的。 午夜那一場紛亂過后,茅屋傾塌,人去山空,四下狼藉。 秀娘、樵夫、鬼童、還有那雌雄雙獵,整整五具尸體橫臥草底。 沐皓天不忍他們曝尸荒山,精力又著實有限,想著明日還要下山去跟師父匯合,當即從亂堆里摸出一些守夜人的工具,用繩子把五具尸體捆一起。 準備連夜埋葬于柕樹林,盼求亡魂安息。 時近初夏,氣候正漸漸轉暖,在這深夜深山,卻漫布了深不可測的清寒。 晚來的山雨綿綿不止,下山路滑,費了老大的工夫,總算將五具尸體拖至山腰樹林。 沐皓天鉆研天師一脈術法時,也曾看過不少關于風水的書籍,下意識想要尋個好地方進行安葬,于是放下繩索,施法以八卦鏡聚光,在林中走走看看。 深入密林,不久便發現一空曠地。 周遭柕樹有序圍立,上可見天穹,下則草木欣榮,一塊長滿青苔的大巖石蹲立于北面,南向卻豁開一口,如是在晴日,整好陽光照耀無遮。 若非就近并無活水,那便恰巧是個墓葬上的風水寶地。 不過凡事豈能盡如人意? 沐皓天既選定,便返回拖曳那五具尸體到此處,將八卦鏡卡在大石縫隙,聚光照明,再以黑劍掃除了雜草灌木,就地開挖起來。 沐皓天自幼便跟隨師父習武,天資卓越。雖沒有修煉出真氣,遠不如雙獵這般的先天高手,但也歷經過后天境的前兩個階段“煉筋”、“鍛骨”,粗通了第三階的“內息”,在這個年紀已屬上流。 運轉內力,鏟土翻飛,坑洞的輪廓很快形成。 可不知是守夜人留下的鏟子過于老舊,還是吃那雌獵一腳受了內傷之故,沐皓天只挖了片刻,便氣喘吁吁,似乎全身使不上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