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沙城開創(chuàng)了堯國第一個邸報館,這項創(chuàng)舉與亞茲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嚴格來講,亞茲丹才是邸報館的發(fā)起人,他得到了沙城使徒兼市長斯來莫德的大力支持,這一機構(gòu)才得以迅速順利地成立。 邸報館的館長由斯來莫德兼任,到白丁入職時,館內(nèi)有首席采風員1名,采風員29名。這些采風員就像是報館的耳目,遍布沙城以及堯國。 任何重大消息,都會第一時間以各種形式被送回到報館內(nèi),繼而變成紙報上的報道。 在白丁擔任亞茲丹助手的一個月后,第一份紙報終于在沙城面世。 這份名為《沙城邸報》的報刊,由竹子制作的毛邊紙作為材料,正面光滑,背面粗澀,顏色偏向米黃。 由于竹蘆國的大量竹子進入,導致沙城的毛邊紙價格極其便宜,甚至逐漸變成了向外出口的重要商品。這種紙張也逐漸取代了粗糙和有許多紋路、草桿和紙屑粘連的草紙。 紙張材質(zhì)與技術(shù)的更迭和成本降低,構(gòu)成了紙報普及和大量印刷的基礎。 在《沙城邸報》的第1期,紙報頭條有兩個。 「著名醫(yī)師殯角公布最新發(fā)現(xiàn):燒熱水后飲用能顯著減少患病率」 「殼人領(lǐng)袖殼遠怒斥族內(nèi)反對者,表示將大力整頓各部落的貪污腐敗問題」 這兩條大新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影響著沙城。 前者改變了沙城人的飲食習慣。 過去,城外水源經(jīng)常被殼蟑螂污染,飲用后會導致居民得上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癥。 在沙城不遺余力的大力提倡和推廣下,燒開水漸漸變成了本地一項共識。后來這一習慣也被包括堯城、鹽城在內(nèi)的城市吸納了過去。 第二則就是亞茲丹和白丁的報道。 新聞里的殼人,則是殼蟑螂進化之后的新種群。 殼人具有接近穴居怪的智力,軀體干瘦,能直立行走,只是背負厚重的殼。 據(jù)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斷,殼人誕生起因是一部分殼蟑螂進入地下深處,找到了龍的骸骨,攝入后產(chǎn)生了的進化。 殼人有兩大天賦。 一是他們能身體蜷縮進殼里,陷入一種類似于冬眠的狀態(tài),能不吃不喝長達一兩年,以熬過艱難的外部環(huán)境。 二是他們天生是殼蟑螂的奴隸主,殼人可以指揮殼蟑螂到處尋找工具和材料,讓它們在沙漠里打造出了地下洞穴和通道,建造出地下村落。 那次,首席采風員亞茲丹正式采訪了殼人酋長【殼遠】,他是所有殼人的領(lǐng)袖,統(tǒng)治著十三個殼人部落和龐大領(lǐng)土。 殼遠個頭矮,瘦削,有一個略顯扁平的腦袋,頭發(fā)沖天而起。但這些其實不是頭發(fā),而是殼人的觸須,能讓他們感受到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震動。 背上的殼更像是一副天生盔甲,猶如貝殼一樣的灰褐甲胃保護著殼遠的背嵴和前胸,讓他看起來頗為威武。 最反常識的是,殼遠還戴著一副寶石護目鏡——這哪怕在堯族中,也是非常時髦的工具和裝飾。 護目鏡是用眼鏡做的改良,將綠寶石、藍寶石或各色水晶打磨拋光,能保護雙眼不被太陽炫光傷害,這在光照很強的沙城是非常有用的,就是價格居高不下。 戴著綠寶石眼鏡的殼遠,坐在石椅上,在他的地下城堡里和亞茲丹侃侃而談。 “很高興殼遠酋長能接受邸報館的訪問。” 亞茲丹用他那略顯沉悶的聲音說:“我想請教的第一個問題是,酋長您是什么信仰?” “我是堯神大人虔誠而堅決的擁護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