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餃子豹姐與小姑-《漢廚》
第(1/3)頁
餃子,又名‘交子’,后世人牽強附會,認為是歲末冬春之交才能食用的飯食,寓意“更歲交子,團圓福祿、招財進寶、吉祥如意”……
而實際上,這種在漢帝國流傳極廣的美食,最早的時候,卻是一味藥。
相傳,東漢時的醫圣張仲景為了給一些患者治病,將一些牛羊豬肉以及各種菜蔬、藥材、油膏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用一張面皮兒包裹起來燉熟后,給那些體弱虛寒的重癥患者食用,頗有奇效,久而久之,此事被傳揚開來,很多廚子和家庭主婦便開始試驗、模仿,最終形成一種流傳極廣的美食:餛飩。
后來,隨著漢帝國吃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皮兒薄餡兒多的‘餃子’漸漸成形,成為比餛飩更受人喜愛的吃食。
這一點,從兩千年的名字演變就能看得出來:餛飩兒,偃月餛飩,角兒,扁食,交子,嬌耳,餃子,等等。
此外,餃子的品類也極豐富,可以說大河上下、長江兩岸、四海之內,只要有漢語的地方,就有餃子。
其中讓楊川品嘗過一次便念念不忘的,就有廣東的澄粉蝦仁餃、西安的酸湯水餃、衡水的豬肉白菜餃、滬上鍋貼煎餃、揚州蟹黃蒸餃、山東高湯小餃、沈陽老邊餃、川蜀鐘水餃、隴西羊肉餃、隴右酸菜餃等,都是人間極品。
故而,楊川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餃子可以算是最具漢帝國精神氣質的吃食之一:
好吃,內斂,有營養。
此外,作為廚子的楊川認為,張仲景此舉其實還有另外一層隱晦含義,那便是:饑餓,也是一種病。
這種病,根植于漢帝國的血脈和骨髓里,是漢帝國特質之一……
……
楊川家的餃子,早在三年前就很有名,長安城里狗大戶就不用說,只要吃過一次便念念不忘,恨不得長住在楊氏莊子上蹭吃蹭喝一兩年。
至于百姓人家,自然吃不上楊川家的餃子。
但是,只要在西門大街一帶走一走、看一看,花上一枚大錢,即可品嘗到‘楊氏餃子’的滋味兒,在整個長安城里,平陽、曹襄、楊川幾人私下布局,早就壟斷了長安城的吃食、菜蔬、肉禽蛋、牛羊肉和豬肉,以及七八十種風味小吃,像什么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手搟粉、燒烤和各類面食,幾乎都有專門的小館子。
價格不貴還好吃,自然就很有競爭力。
剛開始,其他狗大戶們還曾聯合起來對付楊氏美食,可是,這天底下的有些事情,可以用爵位、官階、身份等強推,但有一樣東西,卻根本就不認你這一套玩意兒。
那便是人的嘴。
饑饉之年,能有一口吃食吊命,小康之年,講究的卻是一個香、一個鮮、一個新和一個百吃不厭。
楊川太知道這一套道理,故而,他從一開始便將自己掙來的錢糧陸續灑出去,神不知鬼不覺的,只用了三五年時間,便將整個長安城乃至三輔之地的‘餐飲業’做成了行業老大。
而且,因為手頭有錢有人,還有平陽公主、曹襄等‘高層關系’,他還將事情做得很絕——
開館子的人,都是他從那些孤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經過堂邑父大叔和自己親手調教后,再秘密灑出去;同時,楊氏美食的食材,除了雞鴨鵝禽蛋之類的是曹襄家的,其他所有的菜蔬、肉、胡麻油、調料,則全部都是自家產出。
楊川粗略算過一筆賬,光是在三輔之地大大小小的楊氏酒樓、飯鋪、食肆和酒館,目前已接近五百家,掌柜、伙計、大廚等,約莫有四千多人。
悄咪咪的將產業做這么大,掙錢,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公子!”
“公子!”
“公子!”
這一日晚上,楊川在自家的地下倉庫里,秘密召見了自家的五百多名飯館‘廚師長’。
甫一見面,這些已然能夠獨擋一面的臭小子單膝跪地,十分有江湖氣的行了一個跪拜之禮,黑不拉幾的臉上,充滿了勃勃生機和活力,讓楊川心中頗多感慨。
看看這些小子,三五年前剛來莊子上時,還是一群發育不良的豆芽菜,很多人頭臉手腳上生滿了凍瘡,一個不小心,便可能將小命給丟掉。
如今回想起來,楊川忍不住都有些熱淚盈眶。
在這座狗屁天下,百姓人活著,太難了。
“最近的伙食不錯啊,瞧瞧你們這些家伙,都吃胖了一些,”楊川環顧一圈,溫言笑道:“咱們都在長身子的年紀,各種營養都得跟上,可別貪嘴偏食,把自己吃成一個死胖子。”
眾少年哈哈大笑。
在外面摸爬滾打這幾年,他們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上至各種權貴狗大戶,下至可憐百姓人,還要與那些自稱為江湖游俠兒的地痞流氓打交道,可以說是‘閱人無數’。
也正因此,他們才越發覺得楊川的好。
他們發現,在這天下,唯有在楊川身邊才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一個有想法有溫度的人……
“公子,要吃餃子了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绥阳县|
浦北县|
肥乡县|
怀来县|
工布江达县|
甘肃省|
大邑县|
宝山区|
斗六市|
韶关市|
花莲县|
蚌埠市|
曲松县|
顺昌县|
天峻县|
三明市|
庆城县|
徐汇区|
广安市|
凉城县|
望城县|
怀仁县|
屏南县|
涪陵区|
伊金霍洛旗|
新建县|
东平县|
双峰县|
永德县|
同仁县|
西安市|
油尖旺区|
象山县|
敦化市|
雷山县|
石棉县|
封开县|
仁怀市|
庆云县|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