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岳早就有過預測,認為可控核聚變技術才是星際戰爭的入門技術。在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開發軍事技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只要能到達太陽系的敵人,就必定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而,掌握了恒星際遠航技術的敵人,可能被核裂變層次,或者化學能層次的自己傷害到么? 穿著鎧甲,騎著馬,揮舞著弓箭砍刀的古代軍隊,哪怕鎧甲造的再堅固,馬匹再神俊,弓箭再鋒利,也不可能是現代軍隊的對手。現代軍隊甚至根本不會出現在古代軍隊的視野之中,直接一發導彈就能打死成千上萬的古代軍人。 如果陳岳在未掌握核聚變技術之前就去研發軍事科技,其行為無異于古代軍人鍛造神兵利器試圖對抗現代軍隊。 此刻,對于火星的大規模開發已經告一段落。后續只是升級迭代的問題。在操縱著十萬艘飛船保證資源與能源補給的前提之下,陳岳已經可以回收一部分算力。 此刻,這部分算力便直接投入到了軍事科技的研發之中。 “以我較為成熟的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科學層次的認知,此刻的太空星際戰爭,其武器應該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一,動能類武器。 動能類武器以各種彈丸、各種炮彈為主。其不具備自帶動力,一旦離開發射器,其航線便已經確定。 星際時代的動能武器,驅動力很顯然不可能是化學能源,應該是電磁加速技術,也即電磁炮。 但電磁炮的話,我現在就可以做到將彈丸加速到上百公里每秒,傷害已經足夠。以及,電磁炮彈丸太小,內部就算裝了藥,爆炸的能量相比起動能來說也太小,根本沒必要畫蛇添足。嗯,還是以追求速度為主,主要靠動能殺傷即可。” 類比于地球時代,便是陳岳決定只造機槍,不造火炮。 “第二嘛,就是制導武器了。 制導武器的話,具備自帶動力,在離開發射臺之后,還可以自行加速,自行改變航向。這一類武器,統稱為星際導彈吧。 化學推進很顯然不行,得要離子推進。可是離子推進太耗電,電池是不行的,還是得上聚變反應堆。但聚變反應堆,一個小小的導彈可放不下,或者……上裂變反應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