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陳岳的規劃之中,木星系統這里將會成為自己的能源中心和科研中心。火星那里,則被規劃為礦產和工業中心。 在未來,陳岳也將會遵循這種大致的分類方法。 類似地球、火星、水星、金星這樣,主要由巖石構成,蘊含大量礦產和資源的巖質行星,便會成為礦產與工業中心。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樣的,主要由氣體構成的氣態巨行星,便會被規劃成能源與科研中心。 沒辦法,誰讓它們蘊含有太多的核聚變燃料,當然只能作為能源中心了。 如此一來,兩種行星相互配合,能源、礦產、工業、科研,四者便齊備了。在核聚變飛船的溝通連接之下,這四個方面都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核聚變飛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如果缺少了這個最為重要的橋梁,陳岳的一切規劃都只是鏡花水月。 此刻,在僅有的百余艘核聚變動力飛船的運輸之下,第一批建筑材料和器械、機器等,已經運抵火星。 這一次運輸,和以往時候那小打小鬧的運輸可不同。這一次,僅僅一趟,運輸來的各種機械便高達幾十萬噸,礦產資源就地取材的話,已經足夠造一個較大型的工業基地出來了。 于是轟轟烈烈的建造行動,在這顆距離陳岳掌控足有數億公里遠的地方再次開始。 面對兩顆星球之間這高達一個多小時的雙程通訊延遲,陳岳不得已之下,仍舊采取了間接控制的模式。 來自火星的數據不斷到達木星這里,陳岳則實時處理這些數據,不斷根據過往的數據調整未來的行動規劃,讓那邊的機械可以大致上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走。 這種模式的效率比起陳岳自己親自操縱當然差得遠了。但沒辦法,在掌握不了超光速通訊技術的前提之下,目前階段只能這樣做。 一片忙碌之中,陳岳沒有忘記去做一件事情。 在陳岳的遠程延時操縱之下,一輛龐大的全地形工程車在荒蕪死寂的火星大地之上奔馳著,最終來到了一處山脈后方。 這里,一座小小的基地正承受著火星沙暴的侵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