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陳岳全力以赴開始進行可控核聚變研究的第十年,這一次,經過重新優化調整之后的磁約束聚變路線終于交出了一份讓陳岳感到有些振奮的答卷。 這一次實驗,以陳岳總計投入的能量記為100,產出的能量第一次達到了100.02。 產出能量第一次超過了輸入能量。用專業術語來說的話,便是q值終于超過了1。 q值是指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值。 這毫無疑問可以算是一次重大突破。 與磁約束路線相比,慣性約束路線雖然同樣經過了陳岳長達十年的迭代和研究,q值最高卻才僅僅達到0.06。兩者相差巨大。 “慣性約束路線沒什么前途啊。” 陳岳思考著:“要不干脆放棄掉算了?唔……要不還是繼續吧。反正算力閑著也是閑著。說不定后續慣性約束路線還能有點價值。” 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出現的。就像當初用于描述曲面空間的黎曼幾何,在剛誕生的時候,根本沒人看好它,沒人認為它有價值。 一直到好多年之后,它才在眾多極為前沿的物理理論研究之中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數學工具之一。 此刻陳岳對于慣性約束路線便是這種態度。 留著吧,說不定以后能用上呢?未來科技會怎樣發展,誰知道啊。 “慣性約束路線的話,關鍵點在于激光發生器。目前,我最高只能將激光發生器的能量轉化率提升到1%,100度電用來產生激光,99度電都浪費掉了,只有1度電能變成激光的能量。還有,激光發生器的可靠性太低了,轟擊聚變燃料團才轟擊個幾百次就壞掉了,就得更換器件……太不實用了。” 在陳岳看來,激光發生器的能量轉換效率至少也得提升到50%的樣子,且可靠性提升到平均使用一億次才壞,才能算是有點前途。 目前來看,這個目標很顯然是不可能達到的。 “一點一點提升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