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是不能僅僅只用物質上的享受來代替的,更是無法用任何華麗的詞語來形容的。 正如馬斯洛所說的,人類的需求,是從最簡單的食物和衣服等生理需求開始的,到工作保障等安全需求,愛和歸屬的社交需要,再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需求,始終交叉在人的一生之中。 上次肖瀟說的建設企業文化的事情,看來很有必要加以重視,提上公司發展的議事日程了。 從新沙歌廳文化的繁榮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大型企業,必須要建設與公司發展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這種企業文化,必須充分體現出最本色的企業價值、最真實的員工百態、最開放的娛樂胸懷、最生動的平民表達、最時代的話語平臺。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不僅要會生產,善于賺錢,還要會娛樂,以文化人。 回到座位,舞臺上已經換了一個新的節目,雖然是說相聲,但話語卻變得更加通俗,更加大膽,更加讓人臉紅和躁動了。 袁莉莉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悄無聲息地,把腦袋靠在了何維德的肩膀上。 一種躁動便開始在他血液里奔騰,他情不自禁地伸出一個手,摟住了她的柳腰。 “何老板,你喜歡新沙的歌廳文化嗎?”回走出藍天歌廳的路上,袁莉莉高興地問何維德。 “喜歡。”何維德答道,“它是一種平民百姓文化,一種反應本地生活,又反哺本地生活,讓觀眾在觀看生活化、藝術化的表演中,獲得快樂,享受真善美的通俗文化。” “老板就是老板。我們進歌廳看演出,是為了放松和快樂,你一看,就把它總結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袁莉莉對何維德說道,“你讓我們望塵莫及啊。” 在絕大多數人眼里,歌廳文化就是幾個本土歌手、幾個相聲小品演員、簡單的小樂隊,加上耍寶搞怪,滿嘴跑火車的主持人,觀眾的驚叫和笑聲。 已經深夜十二點多了,街道上依然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何維德正要舉手攔車時,袁莉莉對他說:“沒有多遠,我們散一下步就到了。” 兩人便向天華悠悠步行而去。 袁莉莉很自然地挽著了何維德的手。 “這種歌廳文化,要在兩三個小時內,把無厘頭的方言相聲和東北二人轉同臺,將香港電影明星和本土歌手表演小品,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維德一邊走,一邊對袁莉莉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