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面前這個華國的年輕人似乎年紀也太輕了一些,在這個至少也是碩博生參與的領域中,一個二十左右的大三學生顯得不是那么值得信任。 “你是一個很爽快的人,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既然要談招聘,我們就不繞什么彎子了。”杰夫單刀直入道,“大部分時候,我相信年輕意味著無比的潛力。但從你的經歷和教育背景來看,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公司考慮,你這次的成就只是幸運和碰巧的可能性。” “這將會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合同,我們只是在談論一些可能性,希望你不要有其他的想法。”辛頓補充道。 孟繁岐對這件事情早有預料,重生回來的這幾個月,他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這一刻的到來。他將會從谷歌這里薅走上億的初始資金,然后轉而建立起自己的ai帝國。 深度學習,深度神經網絡性能崛起之前,辛頓已經成為了該領域的鼻祖,谷歌敢于直接斥資四千萬+美金,是出于有基礎的信任。 自己沒有歷史成績,年紀這么小,甚至專業也并非相關專業,谷歌有此擔憂也是理所應當。 “不如這樣如何,我們可以簽下對賭合約。”信任不夠的情況下,對賭合約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對自己不希望發生的情況施以懲罰避免損失,對自己希望發生的情況則多讓渡一些利益。 “我們可以按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數量簽訂價格,或者按這些成果的采用情況乃至將來帶來的額外收益進行分成。如果我的方法不被谷歌采用,或者采用后沒有帶來收益,我甚至可以不拿一分錢。” 杰夫和辛頓面面相覷,別的不說,面前的這個年輕人對自己的信心和膽魄實在是首屈一指。 甘愿放棄自己兩人提出的1000w美金三年的天價合約,去以低底薪按成果對賭獎勵和分成。 他就對自己的智慧那么有把握?能夠總是取得如此驚人結果? 兩位巨頭帶著疑惑和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簽下了合約。 后來面對媒體采訪時,杰夫經常感嘆,這么一簽,就被這小子給薅麻了,我的心真的很痛。 “但孟在谷歌時期奠定了那么多領域的核心和基礎算法,您難道不高興嗎?” “痛,但痛并快樂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