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塊老璞玉-《大明第一貢生》
第(2/3)頁
西北主動出兵,皇帝在上聽處之外,臨時成立了軍情研究所,由上聽處、兵部、戶部和特別指定的官員參加,品階不限,且都是臨時的,戰時設立而戰后解散。
也不是說只有得到皇帝或張周欣賞的人才能入內,一些新科進士,就可以觀政其中,尤其是本身觀政兵部的一些新科進士,就能進入到軍情研究所內,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
而對于朝中大臣看來,這儼然就是另外一個“翰林院”。
只是翰林院是研究學問的地方,而軍情研究所則是研究軍事的地方,也在很多人看來,以后的人要是沒進去過軍情研究所,沒在里面有所突破,那將來想進入上聽處,就不可能。
這就有點無翰林不入閣的意思了。
而大明設立軍情研究所,似乎就是與翰林院對標的。
雖然眼下的名義,是軍情研究所只是臨時機構,但不確定這是否會跟研武堂一樣,成為將來大明軍政衙門的標配,甚至以后還會建立更為完善的體系,培養出更多的人材。
張周作為大明的兵部尚書,兼任上聽處大臣、軍情研究所顧問,同時還是翰林院侍讀學士。
他的差事太雜,也就無須專注于哪一種,而平常軍情研究所的事務,由已卸任上聽處大臣,卻仍舊掛職戶部左侍郎的陸完所負責,有關后進的提攜,也都是由他來進行。
而陸完在短時間內,就在一些新科進士,乃至一些不得志的士子中間,積累了很高的名望,很多人也把他看作是未來大明軍政的實際執行人。
之所以是執行人,因為是個人都知道,大明的軍政還是要靠張周來決策,上面還有皇帝來統籌一切。
你陸完再牛逼,也只能位列張周之后,甚至在你之上很可能還有王守仁、王瓊兩個強勁的對手,他們也未必會聽從于你。
于是乎,在張周陣營的內部,似乎因為一場權力的格局,而產生了一些明爭暗斗,但因為張周的強勢,這種爭斗還只是在暗地里進行,甚至是一些不露于表面的角力。
此時的張周,日子過得仍舊很自在。
也無須每天都上朝,在朝中事務上,他能做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錯了,平常也不是都留在京師內,偶爾還會去一趟西山,回來之后也可能在場外演炮,回到京城內之后偶爾去衙門走走,剩下的時間入宮逛逛,再就是出來看看戲,回家陪陪老婆孩子。
更多的時間,他就留在實驗室內。
也不是一定在搞實驗,因為現在他所進行的都是一些比較危險的實驗,且他已經培養了一批“學生”,他已經把基礎化學都教給這群人,以這批人為基礎,已經形成了一個專門的武器研究所。
這些人分管不同的項目,由一兩個人帶隊,各自負責自己項目的研發和推進。
同時他們只對自己團隊的進度負責,若是出現一些無從進展的時候,張周或會對他們進行一些指點,再或者是砍掉項目再拼湊出個新項目。
到弘治十五年夏天,張周身邊這樣的團隊已經有二十幾個,每個團隊都已經有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且還在不斷擴張,其中還有不少人會被拎出來單干,重新組建他們自己的團隊。
也因為這些項目的推進中,會產生更多的分支項目,就一個化學物質的制造,就能分出幾百個分支,當然很多暫時是用不上的,張周也知道孰輕孰重。
眼下他研究化學,更多是為了改進武器,同時給民生帶來一些好處,再多的研究,就是為了化工的發展,更多用在了西山和濱海城。
這天他忙完一切,回到戲樓,此時戲臺上所唱的戲仍舊很熱鬧,戲樓內人聲鼎沸。
而張周則沒有留在戲樓的包間內,而是到了戲樓后面剛修造好的觀景臺上。
如此看戲的距離更遠,但卻能看到京師內更多的街景,因為他戲樓的昌盛,周圍開啟了很多配套項目,酒肆、茶樓林立,到了夜晚也是燈火通明,而張周眼下已經在研究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他準備把電帶來大明的京師。
“爺,成國公府派人來送禮了。就在樓下,好像說是安邊侯的夫人?!?br>
劉貴出現在觀景臺三樓的門口。
張周道:“讓人上來吧?!?br>
“好咧。”
劉貴下去不多時,就把朱陳氏給帶上來,她手上捧著個小木匣,而身后兩個婢女則都只是提個燈籠。
一看就知道這木匣里面的禮物不簡單,否則朱陳氏也不會那么不放心,需要她親自捧上來。
“什么風把弟妹吹過來了?”張周笑道,“知節離京,也有好些日子沒聽到他的消息,你不會是來打探他的事吧?請坐?!?br>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若尔盖县|
准格尔旗|
乐安县|
闸北区|
崇阳县|
合肥市|
金昌市|
盐城市|
灵丘县|
安乡县|
无棣县|
循化|
临洮县|
仙桃市|
蒙自县|
抚宁县|
辽阳县|
龙游县|
吉水县|
察隅县|
天津市|
星座|
游戏|
广灵县|
东城区|
延长县|
贡山|
当雄县|
宜宾市|
定安县|
罗山县|
大同市|
镇坪县|
诸城市|
杂多县|
樟树市|
南开区|
阆中市|
屏南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