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于罵輕了,他又覺得違背了自己身為儒臣的操守。 張周笑著給林瀚倒杯茶道:“林侍郎消消氣,誰說陸完就是無能之帥?又誰知道壽寧侯是無能之將呢?” “就他們?一個從未當過督撫,從未帶兵上陣,一個則……唉!” 提到張鶴齡,林瀚都不知該怎么形容。 就張鶴齡那貨,還好意思上戰場?去戰場上不幫倒忙都是好的。 張周道:“那林侍郎知道,如今三邊可調遣的新炮數量,有多少嗎?” 林瀚不耐煩道:“遼東都有六百門,三邊總該有兩千門以上了吧?” 張周笑著搖搖頭道:“連二百門都不到?!? “什么?”林瀚忽地站起身來,一臉不可思議。 大明的防備重點在三邊,卻是三邊新炮寥寥無幾,而遼東在林瀚看來只是微不足道之地,都是一群無能的部族在那鬧騰,卻布置六百門炮? 張周道:“這么說吧,從我接手九邊防務開始,我的防備重點,一直都沒有放在三邊。三邊之地看似也受我節制,秦制臺對我也算是客氣,但他行為古舊,并不接受我的一些新想法,他并不主張大明主動出兵,更多是想屯田安民,并修筑城塞堡壘。” 林瀚坐下來,把頭別向一邊:“秦世纓就是這么個人,你改不了?!? “嗯。”張周感同身受道,“既然我改不了,以后出兵等事,你怎么能指望我從三邊發起呢?我讓秦制臺發兵草原,他會聽我的嗎?” 林瀚道:“你可以跟陛下提?!? 張周再搖頭:“陛下不可能把九邊防務全交給我一個人之身,秦纮人在三邊,能穩定軍心,令韃靼人不敢貿然深入,這都是有效的,他在治軍安民上的能力,也遠在我之上……他要屯田安民修筑堡壘,本身也并不錯?!? 林瀚這才意識到,張周看起來武斷,但其實思慮非常之深。 “反觀遼東,豺狼遍地,除了朝鮮、各部女真之外,還有朵顏三衛等草原部族,而遼東又曾經歷過寧遠一戰,將士心中對新式火器的接受度更高。再加上如今朵顏三衛被韃靼小王子給打殘,令我大明有了出兵的機會,此時不從遼東出兵,從何處?” 張周說出他的理由。 林瀚問道:“這些話,你跟陛下提過嗎?” 張周道:“有的提過,有的還是要等有戰果之后再說。不然我怕陛下也不太愿意接受。” “唉!” 林瀚嘆口氣。 從他眼前的反應,讓張周意識到,林瀚看起來很古板,但其實思想還是很開明的。 當林瀚覺得自己沒道理的時候,他也會低頭,不像朝中那些耿直的諫臣一樣,明明自己都毫無根據,只守著所謂的傳統理念,還在朝堂上死犟。 張周笑道:“那林侍郎你看,如果大明推著六百門開花炮,一萬多發炮彈出去,另外還有一千門以上經過改裝的舊炮,以及五萬發以上的普通炮彈,加上一萬支左右的火銃,已經被打殘的朵顏三衛,是否有望風而降的可能?” “嗯?!? 林瀚點頭。 聽著就挺恐怖的。 張周笑道:“所以說,關鍵不在于兵馬有多少,也不在于誰領兵,而在于炮多不多,炮彈夠不夠。至于統兵之人,只要能力差不多,出兵時不要遭遇到太多的阻礙,那大事便可成。非要用所謂能振奮軍心的‘名將’,結果我看也沒好到哪去。因為我跟朱知節相交下來,也沒覺得他有什么能耐?!? 張周如此輕松的表達,深入淺出跟林瀚表達了最關鍵的思想。 以后大明要在草原建功立業,不在于培養名將,而在于多鑄造火炮和炮彈,還有火銃。 有了這個,哪怕就是個最普通的將領,也能帶大明取得大勝。 反而那些名氣什么的,會成為戰場上額外的負擔,不會起什么正面效果。 …… …… “用張家老大?” 清寧宮內。 周太后從自己孫子口中得知,遼東用兵打算用到張鶴齡當總兵官,差點一口氣不順背過去。 還真是……劍走偏鋒。 朱祐樘道:“孫兒也不知現在鶴齡的能力提醒到如何,但既是跟秉寬去了一趟西北,料想應該也會有進步?!? 周太后一臉不悅道:“進步再大,他也沒資格領兵!如果只是讓他掛名總兵官,鎮守一隅,那也就罷了,居然讓他……帶兵出征?皇帝啊,大明的江山基業為重啊?!? 朱祐樘搖搖頭道:“其實孫兒也在想,或是有所不妥,但秉寬舉薦過那么多人,料想應該也不會看走眼。他想用鶴齡,自然有用他的理由吧。”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