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功蓋諸葛第一人-《歷史遺忘的角落》
第(1/3)頁
第三章 功蓋諸葛第一人
第一節 神秘相面人
348年,一個挑著兩籮筐簸箕、衣衫襤褸的小販,出現在后趙國都鄴城的街頭。此人二十出頭,卻蓬頭垢面、面如菜色,渾身發出一股股腌制過度的咸鴨蛋般的怪味兒,那酸爽勁兒……逛街的達官貴人們唯恐避之不及。
當這個青年走到市中心街道時,迎面走來了一個頭戴平巾幘、著右衽袍的官員模樣的中年男子。二人即將擦肩而過時,中年男子側目看了小販一眼,連忙一把拉住。
中年男子:公從哪里來?
青年:公?你稱我公?我就是個賣簸箕的。
中年男子搖搖頭:公目前雖一副落魄相,但鐵面劍眉、目若朗星。且上等的看相不是看五官而是看神韻,公風姿絕代,絕非池中之物。走,跟我回府,做我的助理(功曹)吧。
青年:敢問您是?
中年男子:我是當朝侍中徐統。
青年聞言連忙放下擔子,由于放的太急,籮筐中的一摞簸箕被顛了出來,露出了幾本經史子集……
青年向徐統拱拱手:承蒙您的抬舉,看裝束您應該是個漢人,我可以大膽的說。當今朝堂上坐著那位(石虎),實在不是圣明之主。告辭。
徐統望著遠去的青年的背影,不斷搖頭:可惜,可惜……
次年,徐統又游歷在長安的街頭,迎面走過來一個十歲左右的男童。徐統仔細端詳一番,立即滿眼放光。
徐統走上去拉住小男孩,半蹲下身子問:此處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們在此玩耍,不怕秘密監察官(司隸校尉)把你們抓起來嗎?
小男孩雙眉一挑:司隸校尉只抓有罪的人,捆玩耍的小孩干嘛。
徐統不禁嘆道:你,骨相不恒,后當大貴,有帝王之相。
小男孩則如成年人般一本正經的回答:若真的有那一天,我終生不忘你的恩德。
這是徐統一年內給人相的第二次面。徐統回到后趙后,當年又給人相了一次面,這次,把自己的命交還給了老天。
349年,后趙皇帝石虎的劉皇后假傳詔令,任命張豺為輔政大臣。徐統相過張豺的面相,嘆道:禍亂將至,我不必參與。隨即服毒自殺。張豺后來也果然死于石家的內亂,并被夷滅三族。
除非你意識到你的潛意識,否則潛意識將主導你的人生,而你將其稱之為,命運---卡爾.榮格。
徐統在洛陽碰到的那個青年,叫王猛。在長安碰到的那個小孩,叫苻堅。他們的命運,會如徐統所言嗎?
第二節 奇遇
王猛,字景略,325年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劇縣,即現在的山東省壽光市。
那時的壽光,還不是大棚蔬菜之鄉,人民缺衣少食,生活困苦。323年,王猛出生前二年,家鄉青州已被羯族人石虎攻破。前文已敘,石虎攻破青州后,將曹嶷的降卒三萬人除留下七百余人外,全部活埋。王猛出生后,羯趙政權內亂不止,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以販賣畚箕為業。
步步常由逆境行,極知造物欲其成。
王猛先是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謀生,后又到西北。自此,關中的百姓在集市上,經常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面前擺著各種畚箕,手里卻拿著經史子集,手不釋卷,如饑似渴。
這個少年,就是王猛。他顛沛流離中仍胸懷大志,在販賣畚箕之余刻苦學習,吸收各門知識,悟性超強,自學成才,造就了深沉剛毅的性格。
昔有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王猛后也隱居于華山,靜觀風云變幻,伺機而動。
終于,王猛等到了一個大英雄。
王猛等到的第一個英雄,不是他的人生伯樂苻堅,而是東晉梟雄桓溫。
前文已敘,354年,桓溫率晉軍北伐,擊敗關中的氐族人苻健,駐軍灞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紛紛攜酒牽羊,前往晉軍大營勞軍。
北伐英雄來了!時年29歲的王猛聽到這個消息,也趕往桓溫大營,想親眼目睹一下桓大帥的卓越風姿。
現在的青年求職面試,怎么著也得穿件西裝打個領帶,把皮鞋擦個賊亮,好給面試的考官個好印象。王猛呢?就穿著一身麻做的大褲衩小背心。
桓溫大營里黑壓壓坐著一片名士,穿大褲衩、套小背心、蹬著草編人字拖的王猛非常顯眼。由于長期隱居華山,衛生條件不行,王猛身上有虱子,他不時伸手在身上抓虱子,然后放在嘴里,咯嘣一聲,為民除害。
眾人看的眼都直了。
桓溫自然不是一般人,沒有把這個不講衛生的給轟出去,反而覺得面前這個青年不同凡響,雖然邋里邋遢,眉宇間卻隱含著一股勃發的英氣。
桓溫把王猛請到面前,問王猛對時局的看法。王猛一邊抓著虱子、搓著汗泥,一邊對答,造就了無數枚伸腿瞪眼丸的同時,也回答完了桓溫的提問。
這不就是再世的諸葛孔明?!桓溫暗暗稱奇。
第一次北伐撤軍前,桓溫找到王猛,賜予華車良馬,封他為都護,邀請他一起回南方,共圖大業。
王猛,卻沒答應。
至于王猛為何不追隨桓溫,歷史上眾說紛紜,最普遍的說法是:王猛看出桓溫北伐不是為國家考慮,而是為提高個人威望圖謀篡位,追隨桓溫則等于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
顯然,這是個挺操蛋的邏輯。首先,桓溫第一次北伐撤軍,是因秦軍把當地的麥子不管熟的生的全割光了,搞堅壁清野,導致北伐軍軍糧不足所致,而不是什么故意不拿下長安。其次,王猛真對西晉有這么深的感情的話,他后來也就不會投靠氐族人建立的前秦了。
那么,為何王猛不追隨桓溫回東晉做官?原因很直接,也很無奈。
應該是因為王猛的出身。
東晉,官員任用看重出身,士族大家壟斷高層政治。王猛雖然也姓王,但既不是瑯玡王氏,也不是太原王氏,而是瑯玡(臨沂)隔壁的濰坊壽光的老王。你個寒族人士,即使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進入不了帝國最高決策層。王猛應該很清楚這一點,他,在東晉看不到未來。
王猛雖然沒跟桓溫回南方,但這次與桓溫的“捫虱而談”,卻在圈內引起了小小的轟動。當地氐族政權前秦的侍中、左大將軍呂婆樓(后涼太祖呂光之父),將王猛從華山請出,納入府中作為幕僚。那么,一個幕僚,是如何與當世雄主苻堅發生聯系,跟后世左宗棠一樣完成了自幕僚到大官僚的華麗轉身的呢?
再來看苻堅。
苻堅,前秦開國君主苻洪之孫。苻氏,氐族人,其祖先世代為西戎酋長,在后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洪率領部族歸服,與石虎交好,并被遷徙到鄴城。后又投靠東晉,被任為征北大將軍,后自稱秦王。
苻洪死后,其長子苻健于351年入據老家關中,352年稱帝,建都長安。苻健的弟弟苻雄,因輔佐苻健創業有功,被封為東海王。苻雄死后,其子苻堅襲爵。
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其少年時代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早熟。
史稱,苻堅自幼就有貴相,傳說出生時背后有讖文:“草付臣又土王咸陽”。
“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體的“堅”,意即這個苻家的子孫,將來就要在關中咸陽稱王。家人就為他取名苻堅。當然,這種至尊的神話故事,我們也就看看罷了,真偽難辨,也沒必要去辨。
苻堅自幼聰慧卻是事實,言談舉止猶如成年人,倍受祖父老秦王苻洪的寵愛。
8歲時,苻堅突然向祖父苻洪提出一個請求,要求為他請個家庭教師,教他文化。苻洪十分驚異:氐族人從來只知喝酒吃肉打撲克,如今你想求學?好!
次日,苻洪就請來了家庭教師。小苻堅學習非常刻苦,潛心研讀經史子集,立下了經世濟民、一統天下的大志,又結交了眾多當世豪杰,一時譽滿朝野。
353年,苻洪接班人秦王苻健病死,苻健兒子苻生繼承帝位。
苻生一生征戰,缺乏文化滋養,是個典型的禽獸型暴君,視殺人如兒戲。此君還有一個創意,每次接見大臣時,跟打獵一樣,讓身邊的侍衛箭上弦、刀出鞘,鐵夾子、鋼鋸等刑具擺放跟前,隨時處于犯罪預備狀態。
看哪位大臣不順眼,上刑;若大臣勸諫,定為誹謗,處決;若有人說句奉承話?定為獻媚,砍頭。攤上這么個反正橫豎就是要你命的領導,朝中人人自危,為了保命,都希望苻堅取而代之。
苻堅猶豫不決,前去詢問時任尚書的呂婆樓。呂婆樓苦笑著搖了搖頭:別看我位居高位,但隨時可能會命喪主上刀下,不足以辦成大事。我的私宅里有一位高人,謀略世間少見,此人定能助殿下成就大業。
王猛就此被請到苻堅面前,兩個被徐統先后相過面的人,就這樣戲劇性的相遇了。
二人一見如故,談論到國家當前的大事,十分投機。對于苻生,王猛的意見是:非圣主,可借機除之。民心所向,不要有什么心理負擔,干就完了。
公元357年的某個夜晚,月黑風高。殺人殺膩了的苻生,對一位侍女隨口說:苻法和苻堅兄弟也不可信賴,明天就把他們除掉。
苻生說出此番話,是隨口而言,還是真動了殺機,已無從考證。但事實是,該侍女在苻生熟睡后,秘密報告了苻堅。
人不到沒有退路時,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之前,王猛雖然給苻堅打過精神雞血,可苻堅猶豫下不了決心。這下,沒有退路的他,立即連夜召集親兵,分兩路殺進了皇宮。
苻生還在酣睡,這下被赤條條的從被窩里揪出來,拖到另外一個房間處決。苻生之死,也詮釋了一個非常令人玩味兒的道理:大事沒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訴任何人。否則,輕則丟臉,重則丟命。
冒險賭對了的苻堅,在朝臣的一致擁戴下登位,號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苻堅繼位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下詔全國境內,若遇到徐統的后人,一定要予以厚待。
位子是順利坐上了,可他面對的,卻是一個超級爛攤子。一是因為苻生的無德,各項法律制度不健全,前秦社會處于無序狀態。二是關中本來就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殺此起彼伏。三是戰亂引發自然災害,水旱災害橫行。八百里秦川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如何收拾?沒問題,找王猛。
王猛對癥下藥,一步步使前秦由亂到強。其撥亂反正的執政措施,可為后世所有封建王朝所借鑒。下面,我們來看看王猛的治世藥方:
1、第一劑藥:整頓吏治、平息內亂、懲處不法豪強
首先著手整頓吏治。先從調整中央機構入手,果斷地處斬了苻生手下的眾多佞臣,提拔重用了一批漢族士人參與朝政。
彼時,關中社會秩序混亂,長安的西北門戶始平縣豪強橫行,百姓苦不堪言。苻堅任命王猛為始平縣令,前往治理。
王猛雷厲風行,一上任,就把一個作惡多端的奸吏處死。始平縣雖小,官場卻盤根錯節,奸吏的狐朋狗黨們聯名誣告王猛,并勾結上級官員將王猛逮捕,押送到長安獄中。
苻堅內心狐疑,親自到長安監獄中提審王猛:做官處理政務,首先應該把仁義道德放在首要位置,你怎能一上任就殺人?
王猛很淡定:治理安定的國家要用禮,治亂世要用法。現在關中社會秩序大亂,有千千萬萬個作惡多端的人可殺,現在才殺掉一個奸吏,如果你認為我不能消滅奸吏以安社會,我甘愿受罰,但說我太殘暴,我實在難以接受。
此子真乃管仲、子產也! 苻堅聽后,立即向在場的文武大臣宣布,當場赦免王猛。之后,更對王猛信任有加,侍中、中書令兼京兆尹,王猛接連得到提拔,很快位極人臣。
從這件事上可看出,苻堅雖然是氐族人,卻深受漢儒家文化影響。而漢人王猛,其文化背景及價值取向是什么?
富國強兵、依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沒錯,就是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九流之一的法家。代表人物上溯于春秋時的管仲、子產,興起于戰國時的李悝、商鞅、吳起,總結提高于戰國末期的韓非子。
苻堅、王猛二人,思想觀念雖有差異,但君臣互相信任、欣賞,后來能成就大業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苻堅受儒家文化熏陶過深,最終仁者有敵,落得個身首異處,這點后敘。
王猛以一介漢族寒士,接連得到苻堅的提拔,氐族中的一些元老貴族心里開始不平衡了。最先按捺不住的,是姑臧侯樊世。
樊世,是隨苻堅入定關中的氐族貴族元老,功勞大、資格老,政壇新星王猛的崛起令他心里很是不爽。
樊世人雖勇猛,城府卻有限,他打擊王猛的方法,是最缺技術含量的方式--當眾發泄情緒,侮辱誹謗。
樊世找了個機會,在眾大臣面前大罵王猛:大秦的天下,是我們與先帝共同辛苦耕耘打下來的,你個破賣畚箕的,無汗馬之勞,憑什么坐享其成?
面對挑釁,法家弟子向來是直來直去、不繞彎子的,王猛冷笑著回擊樊世:讓你去耕種還算便宜了你,你,更應當當個屠夫、廚子什么的,才算人盡其才。
樊世暴起而叫囂:姓王的咱走著瞧,若不把你的腦袋砍下來掛在長安城門上,我樊世就不活在世上。
苻堅得知后,已起了肅整之心:若放任樊世之流跋扈不殺,怎能整肅朝綱。
儒家的苻堅,有了法家思維,王猛對其影響不可謂不深。
心里有疙瘩,隨時會再次爆發。某次朝會,樊世又和王猛當場爭吵起來。樊世打仗可以,但打嘴仗顯然不是王猛對手,逐漸理屈詞窮,惱羞成怒,情緒管理器失靈,舉著拳頭沖向王猛,被左右拉住。
見樊世狂妄至此,苻堅大怒,下令將其拉出去斬首。
樊世被殺,在氐族貴族豪強中引起震動,紛紛到苻堅面前告王猛的狀。苻堅堅持認定治理亂世需王猛這樣的人才,不但大罵諸豪強,還賞了他們一頓鞭子,這場風波才暫告一段落。
發脾氣是本能,壓下去是本事。樊世之死,還印證了三個道理:一是不能輕易發毒誓,特別是不能以“若不……,某就不活”的句式造句;
二是打天下靠混不吝的武夫,治理天下得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天下打下來了,隨同開國皇帝暴力奪取天下的三無武夫們(除去有當官的理想)大多橫死,歷史學家們歸咎原因,都把帳算在皇帝為其接班人掃清道路身上,卻往往忽略了皇帝維持社會秩序的苦衷。
譬如,劉邦帶領一幫窮哥們打下江山,朝會時,一幫大老粗酒后上朝,胡亂發言,毫無程序、禮儀可言,有的甚至拔劍砍廳內的柱子,以表達跟皇帝哥們不分彼此的樸素的思想感情。
劉邦鬧革命時,同盟者好歹還有一些原六國的貴族,朱元璋同志可就更苦了。他的手下絕大部分是鄉中吊絲,可謂徹底的四無新人,就是胡惟庸、李善長這樣的謀士,充其量也不過是些類似算命術士之流的文化吊絲。革命勝利后,這幫人還超有理想,即享受革命果實--做大官。這也就難怪劉、朱二帝清洗這個、清洗那個的了。
三是,革命勝利后的武夫們要想身不橫死,必須:1、本身就屬文武全器型人材,情商智商樣樣不缺;
2、低調行事,不亂攀比。譬如,革命勝利后,封你當元帥,你要求去當軍事學院院長,哪個領導不喜歡你這種低調?
3、大愚若智。即便你內心極細,也要裝成個粗人,讓人對你不設防。跑少林寺上當幾年和尚,裝點粗賣點萌,這樣的不但沒政敵,特殊時期連紅小兵都懶得去沖擊你。
這才是真正的厚黑高手。
苻堅壓制了氐族貴族反對王猛的聲音,但某些皇親國戚卻仍橫行不法,強德,就是其中一個不知死活的。
強德,皇太后(苻健皇后)的弟弟。苻健是苻堅的大爺,你強德最多算個叔伯的老娘舅,不能充大爺。實際情況卻是,此子極其囂張,恣意妄為,酗酒行兇,欺男霸女。王猛對其的所作所為早有耳聞。
某日,王猛正好碰到苻堅的這個舅舅-
ot i
-law在大街上胡鬧,當即決定逮捕他。待到苻堅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書飛馬趕到時,強德早已領了盒飯,而且,是被斬首示眾,暴尸街頭(“陳尸于市“)。隨后,王猛又和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接連誅殺了20多個擾民亂政、橫行不法的貴戚豪強。
法家思想指導下的亂世用重典的效果逐漸顯現,大秦京城內外百官震肅,豪強貴戚均開始老實守法,社會風氣大為好轉,關中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局面,百姓拍手相慶。
現在,我才知道法治的好處!苻堅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玉树县|
岢岚县|
梁河县|
东阿县|
普定县|
阿克陶县|
汉源县|
饶平县|
留坝县|
兴文县|
耿马|
湘西|
绵阳市|
泸水县|
宁德市|
青州市|
普兰县|
任丘市|
柞水县|
东城区|
图们市|
南城县|
曲阜市|
嘉兴市|
崇信县|
惠州市|
顺昌县|
克什克腾旗|
东平县|
库尔勒市|
普格县|
通城县|
灵寿县|
烟台市|
敦煌市|
大安市|
南川市|
凤庆县|
鸡西市|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