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胖胖的鄭虎東完全沒有在意,該吃吃,該喝喝。去特么的會長胖。 李硯則要在心里衡量一下了。 在衛藏他放得很開,但體重是長得真快。 看到鄭虎東大快朵頤,毫無顧忌,李硯嘴饞,但想到下一個月有部戲要演,體重和身材不能太離譜,他只能克制。 他買得很少。 每次都是在鄭虎東那里“虎口奪食”,湊上去:“我嘗一點。” 鄭虎東:“自己買去。” 李硯:“你就這樣對待伱師父的兒子的?不對,你就這樣對待師父的?”他現在可是唐三藏。鄭虎東是二師兄八戒。 鄭虎東:“得得得,看在師父的面子上。” 一路上歡樂頗多。 長安美食的分量真的很足,并且物價不那么離譜。一個人吃一份,多吃兩樣還真吃不下其他的了。 所以周游覺得鄭虎東慷慨的“虎口讓食”,應該也是考慮到不那么快吃飽,這樣可以多吃幾樣美食。 周游買了一個4塊錢的菜夾饃。 讓周游驚奇的是,僅賣4塊錢的菜夾饃,菜卻讓你隨便夾……老板不怕虧本嗎?周游倒還是第一次見。 另外周游對甑糕十分好奇,買了一份甑糕和沙銳一人分一半吃。 甑糕!當地方言讀作jing糕。 糯米泡上十二個小時,蒸熟,抹平,然后在上面鋪上一層棗、蕓豆,燜一晚上。 吃起來軟軟糯糯,甜而不膩。 鄭虎東不愧是愛吃的“美食家”,超級能吃,他能有現在的身材和體重,估計全是吃出來的。 “根本停不下來。”鄭虎東說,“在這我能從早上吃到晚上。” 說話這功夫他又買了一個“菜盒子”,一個柿子糊塌,一份胡辣湯。 正好在這家胡辣湯對面在賣雜肝湯。 周游點了一份羊雜湯,端到對面鄭虎東吃胡辣湯的小攤,和他們一起吃。 “全是碳水……”李硯表示很絕望。 想吃! 但全是高熱量的碳水,太絕望了。有那么一刻他都想放棄演員最后的堅守了。 鄭虎東在一旁拱火,“偶爾放開肚子吃一次無傷大雅,今天吃明天運動,負負得正,這不就熱量平衡了?想吃就吃,別憋著。” “好像有點道理。”李硯的信念在鄭虎東的拱火和大快朵頤面前迅速崩塌。“吃完回去運動!!” 于是就近買了牛肉韭黃餡兒的油糊璇(大油餅子),和周游一樣點了一份羊雜湯。 那油糊璇比鄭虎東的臉盤子還大。 李硯這也算是一不做二不休了。 報復性進食。 準備一次性吃個爽的架勢。 周游慢悠悠吃著羊雜湯。 里面有羊肚、羊肺、羊肝、羊頭肉、粉絲…… 喝湯,吃羊雜,然后掰饃。 將饃掰成一塊一塊的小塊,泡在羊雜湯里,然后放上兩大勺油潑辣子! 鄭虎東看到周游往羊雜湯里加辣子,他也往自己的胡辣湯里面加了兩大勺油潑辣子,辣得他直呼過癮。 這一頓早市早餐周游一行吃得很滿足。 花樣多。 分量足。 【逛長安早市,生活點+1】 【喝羊雜湯掰饃,生活點+1】 吃完早餐回酒店換了一身衣服,周游一行去了易俗社文化街,參觀了秦腔藝術博物館。 恰巧碰上一場秦腔演出。 于是他們便坐下來聽了一場秦腔。 秦腔,又名梆子腔。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關中八大怪之一。 所謂關中八大怪,即關中的八種奇怪風俗。 分別是: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房子半邊蓋、帕帕頭上戴、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 唱戲吼起來說的就是秦腔。 秦腔高亢激越。 據說要唱好秦腔有三個條件。 首先舞臺得結實,不然給唱塌了。 其二演員身體要好,不然唱兩嗓子就沒勁兒了。 第三聽眾膽子要大!不然這高亢的腔調能把你嚇著。 【第一次欣賞秦腔,生活點+1】 聽完后李硯和鄭虎東也跟著來了兩嗓子。 周游:“你倆還會唱秦腔?” 鄭虎東:“相聲說學逗唱,秦腔淺淺學過。雖然我這個徒弟沒學好,給咱師傅丟了臉,但多少會一點。” 李硯:“周游你會唱嗎?” 周游:“沒學過。” 周游雖然有完美歌喉,但的確是第一次接觸秦腔,接觸戲曲。 嗓子好并不代表能唱。 這玩意兒得學。 一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到了中午飯點。早上吃得最多的鄭虎東餓得最快,“我們中午吃點啥?” 沙銳:“虎東,你這就餓了?” 鄭虎東:“肉多脂肪多,走路消耗的能量也比你們要多。” 周游想起關中八大怪中的“面條像腰帶”。 在長安已經吃了很多“碳水炸彈”。 但還沒吃過長安的面。 周游一直都喜歡吃面。 在錦官城早上要去找面館,在衛藏要吃藏面。不過最愛的還是家鄉渝州的小面……想念那味道。 衛藏的藏面也心心念念。 路過一家“老白”面館。 周游瞬間想到《武林外傳》中的白展堂……《武林外傳》好像就是以關中地區為背景的。 佟湘玉說的也是一口地道的關中話。 佟掌柜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額錯咧,額一開始就錯咧,額如果不嫁過來,額滴夫君就不會死,額夫君不死額就不會淪落到介個傷心的地方…… 老白面館有老白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