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果然是這樣,吳國四兄弟相互謙讓君位,前兩位兄長相繼斃命之后,輪到老四季札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眼見得下一撥就要輪到自己承擔責任了,季札這廝干脆撬家跑路——他倒不傻,帶齊所有家臣跑來霸主國,求任一個“大夫”的位置。 但晉國的大夫是那么好當的嗎? 人孫林父曾任衛國執政多年,攜帶領地投入晉國懷抱,不過在元帥府當一個智卿、幕僚,也就一個“大夫”的職位。別看季札差點當上吳國國君,但晉國不需要“悲觀主義者”。 趙武含糊答應:“公子攜帶送嫁團,投奔晉國而來,請直接前往新田城……齊策,目下我們有沒有閑置縣郡?” 齊策明白趙武的意思,趕緊回答:“黃河南岸尚有十七縣空缺,公子季札與齊國關系不錯,也與衛國國君是音樂上的知音,我看封在黃河南岸,正好。” 趙武點頭:“公子季札好歹是位吳國公子,就以兩個縣安置公子吧。” 齊策莞爾一笑:“行,我這就給叔向開介紹信……公子,你帶的家丁,就讓叔向安排在黃河南岸兩個縣。” 季札大喜,拱手拜謝趙武的安排,趙武卻深深盯了齊策一眼,中行吳動了動嘴唇,但他說出來的話,明顯不是原來的意思:“公子季札,我們即將與楚國開戰,不敢讓戰事牽連到公子身上,懇請公子先行,我軍當掩護你的行動。” 季札猶豫了一下,勉強點點頭:“不錯!我吳國新君登位,國內亂成一團,此時,如果我吳國的軍隊參加聯軍,恐怕會使楚國惱怒起來……那我就不客氣了,請容許我先告退。” 于是,季札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家臣轉身,浩浩蕩蕩向北方而走…… 趙武瞇著眼睛打量季札的陪嫁隊伍,發覺隊伍中多了許多赤腳的船夫,以及雙手骨節粗大的木匠,他滿意的點點頭:“季札公子果然沒有辜負我的交代,他帶來的這些陪嫁人員,果然以船工船匠居多。” 中行吳掃了一眼吳國的隊伍,他心不在焉地隨口問:“那,……我聽說元帥去年派了一支隊伍,由侯晉率領,去海邊捕撈巨魚,不知道他們最近傳來消息沒有。” 齊策替趙武回答:“我來的時候,侯晉還沒有傳來成功的消息,他們確實在海邊發現了巨鯤,不過那些魚都比他們的船大,侯晉派人冒險捕撈,損失了不少船只,暫時卻沒有收獲。” 趙武大度擺擺手:“不要緊,想把大海變成我們的牧場,總要花一點力氣。我們既然在飼養巨鯤上沒有出半點力,在捕撈上花費一點心思,也是理所應當的,告訴侯晉,我馬上調撥吳國的船工船匠支援他們,讓他不要著急。” 中行吳順著話題說:“既然季札公子帶來的船工船匠很有用,也算是對我晉國做了大貢獻,為什么元帥卻讓他找叔向索要封地?元帥以為,從來在俸祿上喜歡斤斤計較的叔向,會給季札兩縣之地,以養活他這些奴仆嗎?” 齊策是剛才的建議人,他冷冷地說:“想當初吳國的賢人伍舉(伍子胥的爺爺)打算投靠我們,我們才拿出一縣之地。季札帶過來的贈嫁雖然對我晉國有利,但那只不過是回應我晉國的送嫁而已,他沒有寸功于我晉國,叔向怎么肯平白賜給他兩縣之地?我看,給他一個縣就不錯了。” 中行吳愣了:“可元帥剛才明明說給他兩個縣……哦,我明白了:如果元帥真打算給他兩個縣,你應該直接給叔向下命令,想必叔向也不會拒絕執政的命令。但現在,你讓他自己去跟叔向交涉,這……這不是誆人嗎?” 趙武笑了:“這就是政治……” 趙武隨即在戰車上打量了一下四周,這時,大軍的行進已經停止了,聯軍各統帥都在自己的軍隊,整個中軍只有晉國自己人。 趙武見到這般情景,坦然地說:“中行吳,你跟你父親一樣,做事喜歡直來直去,從不給人留半點余地,你這樣的脾氣輔佐韓起,將來你們一剛一柔,確實能夠保證晉國的利益。 但如果韓起退下之后,你一定要找一個性格稍稍圓滑一點的人來輔佐你,譬如當初范匄輔佐你父親,這樣,才能保證晉國的利益,不至于因為你的強硬而受損。” 中行吳眨巴了眨巴眼,問:“我還是不懂,元帥能為我解釋清楚一點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