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大明國師》
第(1/3)頁
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
京都,寂和茶室。
李景隆在身著和服的茶侍帶領下,走進了院落深處。
與其說是茶室,倒不如說像一個書院,隨處可見屏風上的字畫,李景隆完全可以看得懂。絲毫沒有閱讀障礙。
因為都是漢字寫的。
懸山頂屋檐下,掛著掃晴娘,它描繪地有些夸張的眼睛,正盯著李景隆,讓李景隆不自在地加快了步伐。
隨著障子門被拉開,李景隆脫下靴子,換上了木屐。
披著玄黑色扎甲、手執千牛刀的曹國公府精銳家將們被留在了茶室外面。
在里面,面容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古劍妙快正襟以待。
“大將軍閣下,您好。”
一口字正腔圓的鳳陽官話,給李景隆一個照面整不會了。
但我們曹國公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舉止從容地跪坐下后問道:“法師來過大明?還是本就是大明人,來了日本?”
“是日本人,來貴國游歷過很多年。”
古劍妙快隨口報了幾位禪宗高僧的名字,甚至還包括了道衍,顯然是在展示自己是有跟腳的。
李景隆也是心中了然,幕府將軍是派了個明國通來跟自己對話,免得出現溝通不暢。
如此一來,自己這邊使團里帶的蹩腳通譯,在非正式場合,倒是可以省省力氣了。
當然了,即便是正式場合,雙方肯定也是用漢語交談的,所謂的通譯,也只不過是把一些幽微深邃難以理解的漢語詞語,用日語更好地告訴日本方面罷了。
李景隆選了個不會錯的開場白:“日本習俗器物,倒是與大明頗有幾分相似。”
“讓大將軍閣下見笑了。”古劍妙快微微一笑,“按照明國的話,便是東施效顰。”
李景隆矜持地笑了笑,倒也沒有繼續不知深淺地評價。
事實上,他自進茶室以來的一路所見,便能夠看出來,日本的文化禮儀,確實如姜星火所說的那樣,幾乎完全脫胎自華夏,但又加了一點自己的東西。
譬如屋檐下掛著的掃晴娘(晴天娃娃),與大明鄉間地頭掛著的區別不大。
只不過中國的掃晴娘常以布頭或剪紙的形式制作成娃娃形象,一手拿帚,頭上剪成蓮花狀;日本的晴天娃娃的以方型手帕包裹竹籠球或棉團,再在圓團上繪畫五官。
又譬如障子門,便是從宋朝傳到日本的,形制一般無二。
古劍妙快帶著足利義滿交代的任務:試探大明的使團正使,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
而他與李景隆對答一番后,心頭卻不由感嘆。
——日本可從未有過如此風華人物!
這位明國的大將軍,身材高大、眉目舒朗,且氣度雍容華貴,談吐更是不凡,不論聊什么,都能從容接上話來,說的頭頭是道。
重要的是,這位大將軍言語間非常的客氣,似乎并沒有對日本有何成見。
而更加吊詭的是,這位大將軍對日本人的風俗人情、精神特質,似乎都非常了解。
這讓古劍妙快不由地在心底打起鼓來。
明國,是有備而來!
而這位大將軍是如此地不好對付,又如此地客氣,顯然,這其中一定是有蹊蹺的。
否則如何解釋,在明國一人之下的權勢人物,想來即便不如幕府將軍架空天皇這般威風,也是能統兵數十萬一言而決的帥臣,為什么會對日本這個在明國人眼里的撮爾小國這么了解,又這么客氣呢? 須知道,古劍妙快在游歷大明的時候,當別人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時,即便嘴上不說什么,眼中也會微不可查地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在大明眼中,尤其是大明的權貴眼中,日本那就是化外之地。
誰會特意去研究化外之地的歷史、民俗、人性? 答案唯有一個,明國要對日本動手了! 這不是日本杞人憂天,這種事在一百多年前元朝就干過,還不止一次。
日本人很清楚,他們距離華夏,并沒有想象中遙遠。
如果大明借道朝鮮,陸路距離日本只有一個海峽的距離。
如果大明的水師從寧波等港口出發,到平戶港也就是最多三天的時間。
而“元寇來襲”這種滅國之戰的陰影,也一直籠罩在日本人的頭上。
所以,思考完畢的古劍妙快,在無形中已經增添了不少心理壓力。
看著滿屋用竹竿夾著的對聯、詩詞,李景隆好奇問道。
“法師所寫,是日本的文學,還是在大明時學習的?”
“乃是五山漢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孝昌县|
宿州市|
葫芦岛市|
海城市|
营山县|
浦东新区|
独山县|
崇明县|
肥东县|
射洪县|
新源县|
馆陶县|
慈溪市|
宝丰县|
田东县|
昆山市|
泰宁县|
平遥县|
三江|
南木林县|
莎车县|
岗巴县|
垫江县|
思南县|
尉氏县|
安吉县|
阿合奇县|
西贡区|
江达县|
汝南县|
望城县|
梅河口市|
广灵县|
龙门县|
四子王旗|
金昌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宝清县|
原阳县|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