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自古以來,先進的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一個帝國,那都是一樣的重要,個人擁有先進的技能,便能夠過的比別人更好,而一個帝國擁有先進的技術,便可以輕松的碾壓對手,讓自己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正因為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整個朝廷,都明白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所以,都會花費很大的精力要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避免這些核心技術被外人和敵國取得,個人和朝廷對技術的封鎖,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也就是因為蜀中鐵匠對精湛技藝的封鎖,導致西部羈縻區(qū)的鐵匠技能始終無法提高,始終無法打造出質量上乘的鐵器,進而不得不去蜀中購買各種鐵器,導致這些鐵匠不過是修補匠罷了,給鈍了的工具打磨一下,給變了形的工具整整型,打造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鐵器等低技術的工作。
技術就是金錢,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過的精彩,能夠擁有很多別人無法擁有的一切,尤其是金錢更是很容易就能夠獲得。
就比如李安就是如此,李安發(fā)明了一連串的先進技術,隨便憑借幾個技術,就讓自己賺足了金錢,錢多的都讓李安不愿意繼續(xù)賺錢了,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多的都用不完了,當金錢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xù)增加金錢就不能增加幸福感了,所以,李安把大部分技術都送給朝廷了,也送了一些給別人。
對于打鐵這些技術,都是非常基礎的技術,這些技術李安也是略知一二的,只需要隨便指點一下,就能讓當?shù)氐蔫F匠極大的提高技術,就能讓他們獲得更加先進的制作鐵質工具的能力,日后,他們就可以自己冶煉鋼鐵,自己打造先進的農(nóng)具了,到時候不但能夠滿足自己所需,還能夠賣給外面的人,從而極大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至于這里的百姓學會了先進的冶鐵技術,會不會沖擊蜀中的鐵器市場,李安覺得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蜀中足夠大,對鐵器的需求很高,單單一個西部羈縻區(qū)的產(chǎn)能是無法改變蜀中現(xiàn)狀的,就算這里的百姓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生鐵和鐵質工具,最多也就是讓蜀中的鐵器生意稍微受到一點競爭罷了,并不會完全動搖蜀中的市場。
西部羈縻區(qū)也是大唐的領土,這里的百姓同樣也需要過上好日子,況且,在李安看來,鐵質工具的價格越是廉價,對于大唐帝國就越是有利,價格越是低廉就越是容易普及,而普及這些工具是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chǎn)力的,從而讓大唐帝國發(fā)展的更好更快。
現(xiàn)在大唐到處修筑鐵路,對鐵的需求量極高,只要發(fā)現(xiàn)鐵礦就一定要盡快開采,開采的越多就越能支撐大唐修筑更多的鐵路,將大唐的利益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羈縻區(qū)這里既然發(fā)現(xiàn)了鐵礦就一定要今早開采,對于開采所需的技術,李安是可以白送給當?shù)夭柯涞?,一分錢都不會收取,這樣也能讓他們內心感激,從而更加愿意配合李安的政策。
看著眼前這些菱鐵礦,姜姓部落的三名族長全都欣喜不已,他們都沒有料到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寶貝,不過,同時也有一個隱憂飄上了他們的心頭,那就是他們的族人沒有人會冶煉鐵礦石,打造精良鐵器的能力也很欠缺,這些都是核心技術,而他們恰恰缺乏這些核心技術,所以,難免會顯得有些焦慮。
漫山遍野都是寶貝,但他們卻缺乏使用這些寶貝的能力,這怎么能不讓他們心焦。
李安明白這三位族長的憂慮,為了幫助他們,也為了大唐帝國的大局,李安決定把部分冶煉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術。
如何將鐵礦石冶煉成生鐵,以及將生鐵打造成鋼材的技術,這些最基本的技術都可以交給他們,而作為交換,他們必須支持朝廷在他們的地盤上修路。
“三位族長不用擔心,冶鐵煉鋼并沒有想的那么困難,此地材料充足,只需要略作準備,就可以講這些鐵礦石冶煉成鋼鐵了,沒有什么難的。”
李安非常輕松的說道。
的確,對于李安來說,冶煉鋼鐵確實都屬于小兒科,難度真的很小,一點挑戰(zhàn)性都沒有,將這些技術交給當?shù)夭柯洌部梢詳?shù)日內完成,最多留下一些文字和圖畫,讓他們按照圖紙和資料進行操作就行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南陵县|
富源县|
纳雍县|
定安县|
弋阳县|
张家川|
白河县|
灯塔市|
马山县|
林甸县|
夹江县|
苗栗县|
奉新县|
定日县|
常熟市|
惠来县|
曲周县|
湖南省|
文安县|
武清区|
秭归县|
美姑县|
晋宁县|
宁晋县|
岢岚县|
敦化市|
宜城市|
凌海市|
金寨县|
宁安市|
蒲城县|
孟津县|
怀来县|
文安县|
封丘县|
凉山|
惠东县|
马鞍山市|
晋州市|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