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盛唐不遺憾》
第(3/3)頁
這些失去佃農資格的農夫,也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得前往京城尋求謀生,而加入工匠行列,無疑是最好歸宿。
很多農夫只會種地,對工匠不是很懂,但后世的工人,也不是一進工廠就什么都會的,慢慢學就是了。
有技術的工匠,待遇要高一些,沒有技術的農夫,剛進入的待遇自然要差一些,但養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毫無問題的。
春耕之際,至少有數萬戶佃農轉化成了工匠,從而大大增加了研發中心的人力,讓研發中心一下擁有了六萬人力資源,大大方便了研發產品和制造機械的進程。
人多了之后,研發中心的五千畝土地就顯得有些擁擠了,朝廷得知后,立即將研發中心擴大,并且一下子擴大了四倍,面積超過兩萬畝。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之后,李安的研發和制造進展,變得越來越順,更多的產品,如雨后春筍般被制造了出來。
而很多百姓見當工匠,所能獲得的收入比種三五十畝土地還要多,于是,在大貴族的建議下,將土地給賣了出去,僅留下三五畝菜地,讓家中的婦孺精耕細作。
如此,工匠的人數進一步緩慢擴張,人力資源變得更加龐大。
通往玉門關和中受降城的鐵軌線路,早就確定下來了,春耕之后,李隆基親自下旨,征發關中所有閑散勞力,分兩路開始鋪設鐵軌。
當然,鐵路沿途的百姓也一并征發,并負責修筑沿途鐵路的路基,以讓這兩條戰略鐵路可以更快的完工。
這一次,朝廷征發的勞力超過百萬,規模之大,遠超以往的任何一次征發,對民力的損耗必然是極大的,但這兩條鐵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即便損耗國力,也要盡快完成,尤其是通往玉門關的鐵路非常重要,這關系到大唐帝國的長治久安,況且,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發展,大唐帝國完全有這樣的實力,搞這么大的工程。
除了人力極為龐大之外,這一次的鋪設鐵路工作,還投入了大量的機械和炸藥。
遇到需要削平的小山頭,直接用火藥炸碎,以節約人力,另外,推土機和貨運蒸汽車也很輕松的被研制了出來,并立即批量生產,然后投入使用。
由于百萬勞力沒有很高的技術,為此,除了鐵路局投入了大部分的技術人才,研發中心也抽調了萬余技術人才,加入到鋪設鐵軌的工作之中。
路基工作是全線一起開始搞,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而鋪設枕木和鐵軌這項工作,則從長安城和中途的幾個重要地點開始鋪設,尤其有的路段都是平地,根本不怎么需要處理路基,直接鋪設就可以了,只有地形復雜的地區,才需要處理路基,也是整個鋪設過程中,最耗費人力的地方。
由于鐵路局的相關人才,已經有了鋪設通往洛陽城鐵路的豐富經驗,為此,兩條鐵路的鋪設,完全交給他們去辦了,李安并不離開京城,也沒有陛下親自前往知道鋪設工作。
當然,若是鋪設的過程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難題,鐵路局的人才是可以返回京城向李安請教的。
李安留在京城,主要是需要研發的東西太多了,他要爭取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研發最多的產品,并遠銷海外,讓大唐越來越富庶。
一開始的時候,李安每研發成功一種機械,李隆基都會興奮大半天,但隨著被研發成功的機械種類,出現了井噴的態勢,李隆基漸漸的也就失去了興奮的感覺,除非出現特別驚喜的機械,否則,他都找不到興奮點。
兩條鐵路的鋪設,最多也要一年才能完工,在這段時間內,李安并不關心鐵路的鋪設情況,反正這方面的技術都已經交給鐵路局的人才了,讓這些人才去全權負責就可以了,自己只負責遇到困難問題的解決就可以了。
在研發更多機械的同時,李安開始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顏如玉,畢竟,此刻,顏如玉的肚子是越來越大了,距離臨盆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需要他更多的關懷。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疏勒县|
浑源县|
寿宁县|
黄浦区|
汾西县|
芒康县|
兴隆县|
鲁山县|
炉霍县|
鸡西市|
巴林左旗|
白玉县|
合肥市|
长宁县|
乌拉特后旗|
米泉市|
怀来县|
砀山县|
沙坪坝区|
临汾市|
崇礼县|
梨树县|
米林县|
龙山县|
聂拉木县|
福泉市|
微山县|
荆州市|
沙洋县|
大悟县|
永康市|
桦甸市|
和林格尔县|
四子王旗|
彰化市|
宁乡县|
大关县|
鹤峰县|
吕梁市|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