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林曉偉和孫明還有李宇他們在地球上的時候,那也是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要不然的話,他們三個人來到這個空間站,那第一天就只能是餓肚子了。 可就算是這樣,林曉偉和孫明還有李宇他們三個人的第一頓飯,那也是只能用啼笑皆非來形容了。 三個人吃了這一頓飯,感覺象是工作了一天一樣。特別是喝水的時候,感覺是特別的費勁。雖然用了特殊的奶瓶,可想要把奶瓶里面的水吸到嘴里,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太空中是沒有重力的。瓶子里面的水,在比較多的時候,還可以正常吮吸??墒钱斊孔永锩娴乃容^少時,想要吸到它們就比較麻煩了。因為這少量的水,開始在瓶子里面漂浮起來。想要吸到它們,也是不大容易的。 可是有時候,吃東西,也是一件非常的意思的事情。象是吃面包這樣的食物的時候,也可以讓面包漂浮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咬它。這樣吃東西,就象是做游戲一樣,讓人感覺特別有意思。 不過,除了吃飯比較麻煩外,洗臉刷牙上廁所都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太空是個充滿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個充滿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話題。 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大不相同,那里沒有空氣,沒有重力,充滿危險的太空輻射。當然在封閉的空間站或航天飛機艙內,有足夠的空氣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擋住太空輻射,只是“失重”會給生活帶來一些麻煩。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會鬧出很多大笑話。比如吃飯,你端著一碗米飯,那飯會一粒粒飄滿你的座艙,你張著嘴可能一粒也吃不著;而你閉上嘴時,飯粒卻可能飄進你的鼻孔嗆你個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個舒服覺,可是你會發現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宇航員的食物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十幾種已經發展到了100多種。宇航員每天一般吃4頓飯,一周之內的食譜不重復。有人以為宇航員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狀的擠著吃,肯定很乏味,其實這是早期宇航員的狀況,現在早已今非昔比了。 現在宇航員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腸餡餅、辣味烤魚,豆豉肉湯、餅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種各樣的佳肴,美國宇航員甚至可以喝到他們愛喝的可口可樂。不過,宇航員吃飯并不能隨心所欲。他們必須按地面營養師為他們配制好的食譜用餐。 美國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吃飯時,先把標有第幾天第幾頓字樣的塑料袋從食品柜中取出。每個塑料袋里裝有7種食品,供一名宇航員食用。太空食品均為脫水食品,臨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個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將一定數量的水注進容器,然后再放進烤箱里加熱。一頓飯不超過半小時就可以“做”好。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宇航員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你千萬不要著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 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里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準、夾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飯菜夾住后,張嘴要快,閉嘴也要快,因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閉嘴它也會“飛”走;咀嚼時節奏要放慢,細嚼慢咽利于消化,還可以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員生活環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歡在吃飯時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飯最忌諱的就是邊吃邊說。邊吃邊說會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飛出嘴外,飄在餐廳或生活艙里,宇航員稍不注意吸進鼻腔就容易嗆到肺里發生危險。 盡管太空食品供應充足,花樣齊全,營養豐富,但宇航員卻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飯吃不出味道。科學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環境引起宇航員的味覺失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