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 于是甭管是個體的百姓還是商戶組織的放牧隊,統統北上申請牧場放牧。 短短兩年間,整個內蒙古地區就被租賃的一干二凈,然后向外蒙地區甚至更北一點的地區進發,大量牧場被租賃給了百姓和商戶。 這些商戶是很聰明的,搞一條龍產業,從生產羊毛到織毛衣到賣出去,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而他們的出現也正好給那些農閑時期想要找活做的百姓提供了好去處。 秋收之后的農閑時節,大秦百姓徭役很輕,相當時候都沒有徭役,徭役全給倭人和北虜承擔了,他們就到處找活做來填補家用,官方作坊里不需要那么多工人,然后民間各大羊毛衣制作工坊就很順利的出現了。 從秋收之后一直到來年開春時節,都是羊毛衣銷售的黃金時節,這個時候大江南北的羊毛工坊都大量招募會做工的人來做工。 從清理羊毛曬羊毛到織成羊毛衣,不僅需要男性勞動力,也需要大量女工。 織衣服這種事情歷來都是女性來做的,中國傳統男耕女織,女性基本都會點織衣服的手藝,男性則基本不會做這個事情,所以農閑時節的家庭婦女比男性勞動力還要受歡迎。 中國人歷來勤勞,能多賺一點錢就會努力多賺一點錢,農閑時節,家家男女主人都以村莊為單位,整村整村的人出去給商戶做工,這樣做的好處很多。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怕商戶欺負人或者扣工錢。 從最開始,蕭如薰就給這些招募農民去做工的商戶定了規矩,做工之前,商戶需要找到當地村莊的農會,雇傭之前,要和農會商量每人的工錢,然后簽訂雇傭合同,雇傭合同會送一份到鄉政府保管。 然后,才是農會會長組織村里的閑暇勞動力一起出去給商戶做工,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一旦出了問題,農會會長會聯合鄉政府一起來找麻煩,保障村民的利益。 做工的不給你鬧事,但是你也不能欺負做工的人,否則會有政府官員過來找你問話,找你麻煩,然后用《商法》和你講道理,不把你弄得傾家蕩產你就不知道法律的威嚴。 這方面的規定非常嚴格,蕭如薰在商法里專門規定了這樣的條例,要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組織作用對農民進行保護,不能允許商戶自由操作,避免出現不給工錢凌虐工人等現象的發生。 一個村一個村的人一起出去干活,出了事情也方便大家抱團,商戶就不敢欺負人。 蕭如薰對這些商戶一點好感都沒有,早早地定下嚴格規定,要求地方基層政府要有所作為,不能毫無作為,一旦出了事情,縣府直接問責地方鄉村政府,問問他們到底是怎么做的親民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