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6章 吏治改革-《逆清1845》


    第(1/3)頁

    見伍崇曜愿意出國考察,趙源多少有些意外,但是他心里也很滿意,此時的伍崇曜年輕,且有能力,就是有時候顯得有些毛躁,倘若能再出國長長見識,回來以后便能委以重任。

    說起來,趙源目前身邊能用的人還真不多,即便把趙家的一些姻親和潘家的四個大舅哥都委以重任,人手都略顯有些不夠,光是一座廣州城,再加上一個都督府,空出來的官帽子也多達數百頂。

    除了官員以外,還有大量的小吏需要填坑,趙源將這件事視為重中之重。

    此事事關重大,行商們便各自懷揣著復雜的心思離去,而留下來的則都是目前復漢都督府體系下的重要人物。

    “在吏治問題上,我們不能再繼續走以前的老路,必須要進行一定的改革。”

    趙源對于吏治問題也有著一定的研究,吸取教訓,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夏數千年歷史,王朝興衰更迭,表面上各有興亡原因,但本質上都圍繞著兩件事展開,一是‘用人’,二是‘財賦’。

    吏治,便是如何用人的方法論。

    拋開過往不談,單輪明清兩朝,已經出現了一個規律,即“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小吏”,官吏官吏,看似前者尊貴,為百姓父母,但實際上官員與百姓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有吏役才直接接觸百姓,形成了官治吏,吏治民的現象。

    而這么做的好處就是,中樞朝廷派出去的官員數量有限,能夠很大程度上控制地方成本,從而在低產出的農業社會維持薄弱的統治。

    至于壞處自然也有,明清兩朝派出的最基層官員就是縣令,地方政務則被地方吏役掌控,說白了就是那些吏役背后的鄉紳大族,于是就有了‘皇權無下縣’的說法,中樞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十分薄弱。

    若是太平盛世也就罷了,可一旦中樞逐漸衰落,地方豪強并起,百姓們就會被這些鄉紳大族逼得家破人亡,最終不得不自賣為奴,倘若流民遍地,也就逐漸開啟了新一輪的歷史循環周期。

    權力討厭真空,中樞因為成本放棄了地方權力,權力就會被地方豪強所掌控,中樞也就只能跟地方協商著來,而無法真正貫徹改革,無法真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然,歷代王朝并非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實際上不少有為之君都嘗試過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限于生產力的緣故,他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只能用各種制度去延緩這個過程。

    當時間走到了近代社會,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爆炸,也就讓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改變,因為在中樞足夠有錢的情況下,就可以去嘗試掌控地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昌都县| 兴宁市| 石台县| 沙坪坝区| 威宁| 青铜峡市| 拜城县| 洛隆县| 上蔡县| 武夷山市| 德钦县| 青岛市| 马鞍山市| 莫力| 瑞金市| 杂多县| 札达县| 营口市| 同德县| 宿迁市| 保山市| 敖汉旗| 潜江市| 阿拉尔市| 樟树市| 梁河县| 霍林郭勒市| 天长市| 乃东县| 闽侯县| 霍邱县| 哈密市| 且末县| 金沙县| 攀枝花市| 辛集市| 华安县| 沂南县| 新建县|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