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民族自強論-《逆清1845》
第(3/3)頁
在這個過程中,“滿漢沖突”和“旗民矛盾”也將會成為兩條裂縫,只要將它們不斷擴大,到時候就可以輕松斷掉滿清的根基了。
想要利用這些矛盾,就需要有相應的理論根基。
恰好的是,根據趙源的了解,這個年代已經出現了‘民族國家論’。
所謂的民族國家,其實是指歐洲在近代所誕生的一個理論,即共享單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的國家為民族國家,而歐洲民族國家的成型,通常要起源于1648年歐洲各國達成《威斯特伐里亞公約》,通過民族國家來締造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組成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
實際上,從西方的這個理論來看,華夏從大一統以來就已經初步具備民族國家的特征,文化、語言以及價值觀的高度趨同,使得華夏天然具備這種理論的環境,也誕生了‘入華夏則華夏之,入夷狄則夷狄之’的樸素價值理論。
正是因為民族主義的興起,也使得華夏在屢屢遭到外界重大打擊時,卻始終沒有斷絕文化傳承,大一統的理念更是深深扎根于每個人的心中,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成為后來推翻清廷的重要支撐。
趙源陷入了沉思當中,他需要將這些理論整理出來,再加上后世對于民族國家的理論,從而徹底完善,他連忙從船上翻出筆墨,鋪開了紙張,在上面寫下了五個大字。
“民族自強論。”
在趙源看來,從民族國家入手,將會為反清事業打下理論根基,因為民族自強論就是以民族認同為基礎,將民族利益置于首位,從而團結全民族人民,共同為民族自強而奮斗。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清廷無法代表華夏民族的利益,理應被打倒。
趙源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寫下了一行行字,他并不是單純的拋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從1644年神州陸沉開始分析民族最大恥辱的原因,最終得出了答案,神州陸沉的最大原因就是以朱家為代表的明朝廷已經不能代表民族,不能將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從而導致明廷被百姓們拋棄的結果。
他將自己的思想融入這一本著作當中,并且進一步進行理論化和系統化,毫無疑問趙源的這一套方法論放在這個時代是極為先進的,他拋棄過多的情感因素,以最為冷靜的筆鋒去深入分析民族與國家的關系,進而得出自己的理論,唯有成為民族的先進利益代表,才能實現民族崛起和國家強大。
即便回到了廣州以后,趙源也沒有停下撰寫,他足足熬了十來天才完成了這一本大約五萬字的著作,并且還針對里面的內容進行了反復優化。
但是無論如何優化,他都明白一點,這本書絕不能廣州發行,否則一定會被視為叛亂,因為這本書幾乎指明了清廷所面臨的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滿漢關系論已經走到了絕境,沒有辦法再改變了。
正如清廷的命運一般,除了滅亡以外,絕不會有第二種可能。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邵东县|
天全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丽江市|
宜宾市|
巴南区|
渑池县|
宿松县|
方山县|
怀集县|
潜山县|
永登县|
中牟县|
盐津县|
栾川县|
万载县|
八宿县|
夏津县|
景谷|
黎平县|
明星|
上饶市|
日土县|
博客|
海兴县|
沈丘县|
银川市|
张北县|
辉县市|
天台县|
岑巩县|
扎鲁特旗|
株洲市|
平南县|
荥经县|
湖南省|
睢宁县|
余姚市|
长兴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