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對對,你說的都對。”陸時羨并不打算與他講道理。 有的時候,不能企求所有人的三觀和他完全一致。 唯有追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才是相處之道。 而且有部分人總會有一種“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的心理。 “來一支?”陸時羨從兜里拿出一包煙,遞到他面前。 雖然過去他并沒有養成這種習慣,但有時候來了興趣偶爾會來一根。 這玩意雖然傷身,但不得不說有的時候真的提神與放松。 也是“頹青”們很難拒絕的禮物。 果然,男人接過一支,熟練的開始吞云吐霧起來,顯然煙齡已經不短。 只是一支打底,現場的氣氛就較之前輕松了不少。 “老哥,你在哪個學院,讀博還是教書?”閑著也是閑著,于是陸時羨隨口一問。 男人只是搖頭:“不敢當,鄙人程思軒,哲學系大四。” 這句話有些出乎陸時羨的意料,但想想卻又覺得并非不可思議。 畢竟有些人不能以常理貫之。 “原來是‘哲學門’大佬,失敬失敬!”陸時羨打心底有些佩服填報這些專業的學生。 哲學專業雖然是冷門專業中的冷門,但也要分是什么學校。 燕大是國內高校里最早開設哲學系的學校,可以說是開創了華國哲學教育的開端。 哲學系的本科專業與生命科學一樣有兩種,哲學與宗教學。 每年招生寥寥百人,轉專業的不在少數。 在燕大讀哲學是什么體驗,陸時羨也不知道。 對他而言很痛苦,可對其他人而言就未必。 畢竟能讀到最后的一定是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無盡的哲思。 “大佬,畢業之后準備去哪?”陸時羨有些好奇地問道。 程思軒慢慢說道:“dominusilluminatiomea。” 這句話是拉丁語,換成別的話陸時羨可能聽不懂,但這句除外。 因為它實在太出名,是牛津大學的校訓。 出自《圣經》第27詩篇,寓意著對真理的無限追求。 “它雖然不是哲學最強的學校,但在劍橋、紐約與牛津中,我最后還是選擇了后者。”程思軒的語氣淡然無比:“這里對事物卓越的追求以及自由而公開的辯論是我選擇的理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