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為他的稱號有很多,數都數不過來。 全球植物多樣性及保護研究的領袖、“地球的守護者”、米國國家科學勛章獲得者、國際生物學獎...... 更值得一提的成就是,他還是全世界二十幾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 當然,華國也包含在內。 要做到這一點真的難如登天,但他做到了。 年歲雖高,但他還是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在純粹的學術研究上。 “《cell》最近的刊發的植物學相關成果好像都不太新穎,大多數都是在舊瓶裝新酒,炒冷飯而已?!? “也不知道這篇植物學領域的稿件會如何?” 勒溫自然有足夠的底氣和資歷來評價《cell》,偶爾接受來自cns和其他植物學相關頂刊的審稿請求,是他養老生活中為數不多帶來樂趣的事情。 但最近,這種樂趣減弱了許多,因為這些稿件并沒有讓他感覺世界在進步。 這是一種很糟糕的感覺。 瞥了一眼通訊單位和作者,勒溫有些失望。 來自ucd的植物學論文大多都和農學掛邊,不是純粹的植物學。 而且諾克斯也僅僅只是植物病理學上的后起之秀而已,能夠讓他記起的亮眼時刻并不多。 忽略掉第一和第二作者,出于對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勒溫還是認真的閱讀起了論文的內容。 “嗯?” “植物與病原物協同進化的直接調控機制?” “這個選題倒是有些意思,是之前未曾見過的類型,但總又感覺有些熟悉!” 規律而又自律的作息再加上適時的思考,使得勒溫的記憶力并未得到多大的衰退。 他很快想起了使得自己覺得熟悉的來源。 “這不是《nature》的主編找我咨詢并讓我推薦的幾個前沿課題嗎?” 勒溫一下子來了興趣,這種超前沿課題需要征求許多相關領域大牛的共同意見才會公開。 雖然不是他一個人的意見,但好歹也在里面提供了不少指導性意見,他也想知道這篇論文是恰如其名,還是徒有其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