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而陸時羨絲毫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 專心致志地對付著第二問。 也是操作題,【清洗磁珠】,按步驟清洗磁珠兩次。 這一問也有三個步驟,完全考驗操作,是前后的承接流程。 應該是不太重要,所以試卷上并沒有給出分值。 這樣陸時羨就沒興趣跟它慢慢耗了。 第一步倒入磷酸鹽緩沖液(pbsb),第二步將離心管放在磁性管架上,并使磁珠被拉下。 第三步倒去廢液,并用35μl磷酸鹽緩沖液重新懸浮磁珠,最后放置與冰上。 對于沒分的實驗步驟,陸時羨的手一向很快。 很快便來到了第三問:【測試不與磁珠結合的錐蟲密度】。 按步驟,在三個錐蟲樣品t1、t2、t3中分別拉下周期蛋白前體的錐蟲。 這一題明顯是難題,居然設置了10個小問,分值來到37.5分。 陸時羨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 幾分鐘的審題思考后,再次開始了操作。 陸時羨從來沒有覺得實驗也能做的如此順手。 其實這種給出操作步驟,考驗動手能力的最適合他。 因為這是兩世的積累所造成的,量變就能引起質變。 就像造房子一樣,設計圖已經給出來了。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給定的設計圖,逐漸完善它。 第四問:【測試總的錐蟲密度】。 確定原來懸液中的錐蟲總密度。 第五問:【成功刪除周期蛋白前體的概率】。 也就是實驗的最終目的,根據計數的平均值,計算和比較不與磁珠結合的錐蟲密度及開始的懸液中的錐蟲總密度。 但必須先計算平均值的標準差semean有幾位有效數字...... 這題有點離譜,一共有5小問。 計算過程有點大,題目的小數點都到后四位了。 不過有計算器,倒也好說。 第六問:【與磁珠結合的確證】 接下來在顯微鏡下確證,磁珠拉下后的錐蟲減少是否源于錐蟲和磁珠的結合。 這一問結束后,陸時羨再看向題目。 忽然發覺沒實驗可做了,因為這一問寫著請描述你的結果。 不會吧? 這么短? 這就開始總結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