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陸時羨正式來到第一題。 確認β-葡萄糖醛酸酶的存在。 這題只有12分,基本說明處在送分的層次。 他開始檢查題目沒有什么特別的限制。 哦?沒有! 也就是說這題會讓你根據給定的實驗器具和裝置去設計實驗。 而這些都已經在旁邊貼心的標出來了,不用上試驗臺去尋找。 陸時羨的目光在標出來的實驗器具和裝置掃過。 一些常用的的材料和設備直接被他忽略,忽然他在化學試劑里找到了答案。 【1小離心管,內裝固定液。】 這還沒啥,關鍵是下面的,一下子就讓陸時羨找到了方向。 【1小離心管,內裝固定液(fb)。】 【1小離心管,內裝底物緩沖液(sb)。】 【1小離心管,內裝底物x-gluc(s)。】 像是自然而然的反應,看到底物緩沖液,陸時羨就明白果然是要用酶底物法了。 在看到x-gluc的時候,陸時羨笑的很燦爛。 測定酶的活力,主要就是終止反應法和連續反應法。 他還以為真的有什么新花樣,要讓他用熒光法、旋光法和電化學法等方法,最后使用光化學或者電化學儀器來測。 搞了半天,果然還是老一套啊。 x-gluc也就是5-溴-4-氯-3-吲哚-β-d-葡萄糖醛酸環己胺鹽,是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檢驗的顯色底物。 它的測定原理很簡單,就是葡糖醛酸酶會裂解x-gluc,產生無色葡萄糖醛酸和深藍色氯溴靛藍沉淀。 如果只是判斷β-葡萄糖醛酸酶存在,壓根就用不著下一步的操作。 然后將深藍色的沉淀用分光光度計在615nm波長處進行測定。 最后將實驗過程和結論完整地寫在試卷上,這題就已經結束。 而整個過程結束還僅僅過去十分鐘。 已經拿下去14分,陸時羨長舒一口氣,萬里長征算是走出了第一步。 來不及感嘆,陸時羨開始著手第二題。 這才是真正難啃的骨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