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些話,李恪沒有辦法明說,但實際上,這一招有用嗎?李恪只能說,房玄齡和魏征太高看李泰了。 在李恪的房間里面,有著數千條關于李泰的日常行為活動的調查交叉對比,同樣在那里也有李恪對李泰完整的性格行為側寫。 就拿李恪從西域回來,在城門口遇到長孫沖那次行為來看。 李恪發現長孫沖的時候,長孫沖身邊也就跟著兩個人,而當時李恪很確定長孫沖的周圍沒有其他人,因為李泰這種皇子的衣服是非常顯眼的,如果他在長孫沖的身邊,李恪當時肯定看的到他。 也就是說,李泰當時是在附近,然后他同樣聽到了李恪的聲音,所以他才趕到了現場。 而李泰之前跟長孫沖之間的關系,其實也就是普通,但他突然邀請長孫沖出去一起打獵游玩,可以分析出,李泰對長孫沖有所求的。 長孫沖本身無所謂,那李泰的目標就只有長孫無忌了,對長孫無忌有所求,那還能是什么?不就是希望長孫無忌支持他嗎? 而這種情況下,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有所求,并且邀請對方去共同做某件事的時候,在心理學里面,這個人會下意識的選擇他認為最好的拉近關系的社交場合。 而在李泰這里,他認為第一次接觸對方,最好拉近關系的社交場合是打獵。 為什么李恪篤定李泰是第一次試著接近或者說拉近跟長孫沖的關系?因為從行為心理學上來講,當你跟一個人的關系已經成功達到了你心目中第一步的目標,也就是拉近雙方的關系之后,第二次進行邀請的時候,你會跟對方共同出行,而不是在接近目的地的時候再出發。 城門那個地方,無論離長孫家和還是離李泰府上,距離都挺遠的,而且事后田蒙他們送來的情報也顯示,李泰的侍衛和馬匹都已經在城門附近準備好了。 所以這肯定是第一次,而李泰認為第一次拉近關系的最好社交場合是打獵,但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這顯然不是最佳場合。 尤其是李泰根本就沒有去考慮長孫沖本身的喜好,而是按照他自己的喜好來的,這件事已經充分說明兩件事。 一、李泰喜歡打獵,其二,李泰并不在乎長孫沖這等人的看法,也就是他的心智并不算是很成熟,而是依然下意識的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行事,他將對打獵的喜好甚至放到了有可能為自己未來打好登上皇位基礎的長孫沖之上。 就沖這兩點,李泰就不可能做到李世民這種勤勉勤政的狀態。 更何況,李恪還有上千條關于李泰行為模式的分析,不夸張的說,李恪都比李泰清楚他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