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用禮儀可廢,貴族何以除?” 伏生保持著拱手姿勢,虛心求教。 一味醉心于經典的伏生對物欲沒有什么太高的要求,能看書就行。 但他沒有要求,不代表跟著他的那些儒家門生都沒有要求。 這些儒生之所以愿意跟著他來此,一半是和伏生一樣,致力于學問研究經典的人。 還有一半,則是寄希望于投身儒家,功成名就,從士這一脫民階層,躍遷到卿大夫這一貴族階層。 諸子百家,除了墨家以外,大多盡皆如此,都是為了求一個功名利祿。欲望,是人類不斷前進的動力。 雖然心中早有腹稿,但嬴成蟜還是想聽聽一代大儒有什么辦法,兼聽則明。 上位者一個思慮不周,到了底層便是天崩地裂的劫難。 遂捉住伏生左右兩手拉開,亦是虛心問道: “先生有何感想?” “……長安君好大的氣力,若是那日朝堂之上動起手來,生必不是對手?!? 伏生再次有了些震驚,如實訴說,臉上流露出一絲落寞,道: “生以為,此論無解。當今天下最貴者,是長安君之兄長,始皇帝?!? 注意到嬴成蟜沒有產生憤怒,陰冷等情緒,也沒有打斷自己發言,反而一臉的鼓勵。 心中那絲古怪感覺越發嚴重的伏生,卻是暫時說服自己,放下了心中的擔憂,視死如歸地道: “孔子云:‘敬鬼神而遠之。’ “王與民,便如天與人,民要敬王而遠之,此便是天地之分。雖同為人,民敬王乃服從王之統率,民遠王乃維護王之神秘。 “長安君前昔在蠟祭之時,將矛頭對準天下貴族,歸咸陽之后,又將三大世家斬盡殺絕。有用乎?無用也。 “王,需要貴族幫扶治理百姓。 “王在,貴族不滅?!? 這番話說的流暢至極,顯然不是一時片刻便能編出來的。 說完之后,伏生一臉平靜,臉上是豁達,淡然。 話已出口,生死看淡。 嬴成蟜笑了笑,伸手輕拍兩下伏生肩膀,緩和了伏生制造,針對伏生自己的緊張氛圍。 嬴成蟜簡單的兩個動作,便讓伏生身心盡皆松緩下來——看淡生死不等于想死。 “你的想法,和我之前差不多?!? 和長安君之前差不多,那就是和長安君現今不一樣…… 伏生暗中想著,期待情緒越發強盛。 雖然思緒的改變,有時候不一定是進步——解決王權問題,也可能是倒退——越過王權問題。 但伏生認為,能為王而不為王,還要反王的長安君思想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更大。 然后,他便失望了。 “這個天下不能沒有皇兄,就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 大儒顯然不懂什么是耶路撒冷,西方倒是有些印象——在咸陽城很是風光的西家西方,自殺破局,言貴族不受秦律。 若非老將王齮領著一千余老兵,讓嬴成蟜當場頓悟,三大世家這個死局或許真就讓西方給破了。 大儒存疑而沒有問疑。 一是這個疑問對當前問題沒有影響。 二是嬴成蟜第一句話已經定性,后面的話沒有必要再聽——以維護王權引申開的內容,滅不了貴族。 時不時說出些時人不懂的言論,以警醒自身不要沉淪于古代奢靡的嬴成蟜見伏生沒有說話,知道這位大儒心有戚戚,沉聲道: “先生不妨想一想,若是皇兄此刻薨,天下當是何種景象。” 這個問題伏生從未想過。 始皇帝春秋鼎盛,壽限遠遠未到。其人機警智深,身邊高手如云,這么多年不知從何而來的刺客死了一茬又一茬,始皇帝連根毛都沒傷到。 當下思緒展開,鋪陳成一幅畫卷。 東海之濱有成群結隊,角上插著尖刀,尾巴上燃燒烈焰的牛群奔跑。 長平之地成群結隊的尸首從地里爬出,仰天仇恨地嘶喊:“秦狗!血債血償!” 云夢沼澤有霧氣蒸騰而起,有涅槃凰鳥身周烈焰環繞成團有如大日,尖叫長鳴。 “陛下若薨,天下大亂。” 他呼吸很是急促地道。 當讓六國遺民,畏若神明,壓制他們到不敢大舉妄動的始皇帝身死,至今仍說不好秦言的六國勢必復國。 嬴成蟜繼續引誘道: “那先生不妨再想一想,若是皇兄死后,扶蘇不能繼位。沒有能讓王綰,李斯,馮去疾這些人中龍鳳服氣,沒有能讓王賁,蒙恬,王翦這些驕兵悍將歸心的公子繼位,介時,又會怎么樣?” 東方的火牛奔馳田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