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用性命為新律法交了學費之后,魏地終于趨近平穩(wěn)。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談書色變,本地貴族只敢在暗中說著秦人欺人太甚,明面上卻不得不服從管教。 有幾個野性難馴的貴族受不了這等委屈,豎起反旗直接造反,被秦軍強勢鎮(zhèn)壓,連個水花都打不起。 他們的頭顱被掛在城頭示眾,震懾諸多心有不甘的人——反叛者,下場就是梟首示眾。 魏地消停了。 但這消停只是暫時,就像是把一鍋沸水蓋上蓋子,表面看上去平靜無常。實際上在蓋子底下,是比先前沸騰更劇烈的開水。 或許這蓋子一輩子也不會被沖開,但也或許下一刻,蓋子便會被沖的飛上九天,碎成無數(shù)碎片。 而鄰著魏地的趙地,比魏地還慘。 雖然都是被鮮血所浸染,但趙地與魏地卻有很大不同。 焚書這種事自不用說,趙地也是一般反抗,死了不少人,以百姓居多,天下的貴族一般黑。 但對魏地相對來說沒有造成太大傷亡的新律令,對趙地的造成的傷亡卻是巨大無比的。 在崇尚自由,開放的趙地,嚴苛的秦律在此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水火不相容。 不需要貴族引導,民風彪悍的趙地百姓自發(fā)就反抗劇烈,甚至不乏有對秦國分封貴族行刺殺之舉的。 自長平之戰(zhàn)后,秦趙就是世仇,秦人對趙人的仇恨一直很大。 這導致雖然趙國是六國中第二個被平定的國家,但是這里依舊對秦國歸屬度極低。 秦律的頒發(fā),就像是一丁點火星,點燃了趙地這個炸藥桶。 無數(shù)自恃武功高強的趙人想要替天行道,無數(shù)趙國貴族暗中施以援手照應。 短短三日,八個被分封在趙地的領主死了,其中三個全家還被滅了滿門。 消息傳回咸陽,始皇帝怒了。 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始皇帝陰著臉從長安君府趕回咸陽宮。 不久之后,整個咸陽城響起了浩大而悠揚的洪鐘大呂之音,這是要群臣立刻參加朝會的聲響。 群臣聽聞立刻心中一凜,久不召開朝會的始皇帝突然召開朝會,必然是有要事大事。紛紛放下手中活計換上官服,急奔咸陽宮,再奔咸陽殿。 這場朝會開得快,結(jié)束的也快。 始皇帝不顧相邦姜商的反對,一言而決,點了小將趙佗,領一萬秦軍去往趙地平叛。 按理說這點事私下叫趙佗去章臺宮就行,一樣達到目的,沒有召開朝會的必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