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 呂不韋急切出聲呼喊,但鋪天蓋地的“陛下圣明”讓他的聲音難以傳出自身一米范圍,他又陷入了先前的尷尬局面。 [絕不能如此,絕不能如此!秦律施行天下則天下必大亂矣。秦律乃是戰時,亂世之策,非盛世之律也!] 心慌意亂的呂不韋匆忙看向剛剛為其發聲解圍的老將,向老將投出求助的目光,他需要老將的再次幫助。 蒙驁推開孫兒阻攔的手臂,面對熟人失智的眼神,堅定地搖搖頭。開口緩慢地言說了一句話,閉上雙目,再不理事。 老將一生只站在秦王一側。秦王未做決定前可肆意妄為,秦王做了決定后堅決執行。 沒讀過幾本書,斗大字不識一筐的老將堅決貫徹此念。 同時代的秦國戰功最盛者白起死于猜疑,而他這個常自嘲是跟在武安君屁股后面混戰功的小兵靠著一心,打造出一個秦國最大軍功世家。 呂不韋沒有聽到老將聲音,但通過老將刻意放慢的嘴唇動作,讀出了老將說的話:陛下乃圣明之君,不是昏庸之輩。 呂不韋神色略微恍惚,身軀無力向后顫抖一下。若非付子康在背后伸手攙扶,有可能摔倒在地。 帝國相邦方才還當始皇帝被群臣所欺,不知群臣歹毒心思。卻沒想過,他雖然只說了短短一句話,但已經將事情說的清楚明白,始皇帝只要智力正常又怎會不懂。 其在付子康瘦弱臂膀下站定身姿,轉首和高高在上的始皇帝對上眼神。 那是一雙高傲,自信,霸道的王目,藏著生殺予奪,蘊著唯我獨尊。 和小秦王時而謙和如求知學子,時而凌厲如戰場人屠的雙目有相像之處,但不多。 “其是秦王,不是小秦王……” 呂不韋喃喃著,話語聲在噪音汪洋中連個漣漪都起不來,距離其最近的治粟內史都沒有聽到其說什么,那張面巾后面覆著的面目滿是苦澀。 在這場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變革中,在這個百家爭鳴就要分出勝負的收官場。站在人民最高點的每個人都在試圖用自己的信念,思想,決定著發跡于長江,黃河流域的炎黃子孫發展道路。 呂不韋選擇的是雜家,兼儒墨,合名法,將諸子百家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用以治國。管他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 始皇帝選擇的是法家,是秩序,是奴役,是疲弱天下子民以養國。 始皇帝知道呂不韋的意思,知道呂不韋覺得秦律嚴苛,施行天下會讓各地民眾對秦國抵觸連連,會反聲四起。 王目下移,看著需要他人攙扶才能站穩,化名姜商的呂不韋。 [那個豎子也是這么想的,但朕不這么想,秦律早就當實行。他做他的事,朕做朕的事。秦以法家奪天下,法家方為秦之本。] 抬手,虛壓。 拍馬屁拍個沒完的群臣立刻噤聲。 呂不韋的難題,在始皇帝面前抬手可解。 始皇帝不怕秦律嚴苛以致各地生亂,他有足以鎮壓的軍隊。秦國剛實行商君之法的時候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蕩,是靠著商鞅鐵血手腕硬殺出來的。 始皇帝不怕流血,不怕殺人。秦國變法,乃奪天下,這證明此路是正確的,那便天下變法。無論這個過程有多少艱難,多少險阻,始皇帝都要走下去。因為始皇帝確定,秦律是正確的,是秦國該走的路。 “詔令發于相邦府,旦日發行天下。不從詔令者,民受徒刑,有爵者斬。” 群臣心中一凜,知道這是始皇帝的告誡。告誡他們不要在秦律施行中做什么小動作,告誡他們專心為其做事,不然就去死罷。 言畢,轉身先行。 王走,朝會結束。 群臣久久不敢妄動。 一人意愿,便是帝國意愿。 一令下達,天下莫敢不從。 沒有了嬴成蟜插科打諢,掣肘下絆,再沒有人能阻擋始皇帝的意志。 “博士周青臣,恭送陛下!” 博士周青臣五體投地,對著始皇帝離去的背影大禮參拜。 [諂媚嘴臉無恥至極,羞于此等人同朝!] 群臣心中大罵。 秦國君臣之間沒有跪禮,更沒有五體投地這種大禮。朝會散去也沒有固定言語,安靜等著始皇帝走了便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