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九品中正(2)-《九品寒門》
第(1/3)頁
舒晏的人品道德早就名重鄉里了。祖父的名望、父母英勇正義的光環不說,自身呢,大到勇殺野狼、為照料癱瘓的祖父辭孝廉不就、籌建庠學、為小商販們討要貨錢;小到悉心伺候老仆人謝義、因施家水碓的量器有貓膩而為百姓們討公道、自掏腰包為當時并不相熟的唐璧補了貨錢等等等等。對韓家的好處更多,只是那算作私人的交情,不在其內。
雖然這些事跡以前大多都有所聽聞,但是現在季思看著舒晏舉薦書上的介紹,還是禁不住默默地點頭稱贊。再看看施得的資料,只是略記著品德優良等泛泛之語,沒有一件值得稱贊的具體事跡。不光如此,他還聽說,施得有兩個貼身的貌美侍婢,其中一個是鮮卑婢,風聞施得跟那個鮮卑婢已經……,不過只是風聞,絕對不能向外說,否則這是一個極大的道德污點。
季思對舒晏、施得二人的家世、品德都有了數,復又想看看二人的才能,拿出了兩人的策卷。聽說幾年前,在汝陰的時候,他們幾個小孩曾用《詩經》“斗過法”,《詩經》肯定都通的,所以季思不看《詩經》卷,拿起《禮記》卷來看。兩人寫的都是《禮運》篇中的大同與小康一節。沒看內容,季思先被兩人的書法字跡所折服。他沒想到自己本鄉中的兩個年輕后生竟寫得如此的一手好字。雖則只是答卷而不是正式書法,但仍能夠展現出兩人書法的功底深厚。舒晏的字透露著蒼勁、磅礴之氣;施得的字則是瀟灑飄逸、精妙絕倫。兩人書法俱屬上乘,只是各有特點,倒不好比較好壞。再看內容,舒晏的卷子從頭至尾“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以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利為己……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看起來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中間沒有任何停頓的跡象,也沒有寫錯一字。施得的卻有幾處停頓的跡象,比如,“是謂大同”處、“各子其子”處,顯然是背得不流利,書寫中思索的緣故,而且還把“在埶者去”的“埶”字寫錯了。
即便這樣,也算很難得了。因為施得從小不好好背書的緣故,虧的他天資聰明,在太學的這幾年進益了不少。
季思放下《禮記》卷,心中對二人的才能已有了數。在考察完二人的品德、才能之后,接下來就要為二人作評語了。中正作的評語只是寥寥數字,惜墨如金,名曰“狀”。彼時的檔案材料一般都是用黃紙書寫,稱為黃籍,由各官署分別掌管保存。中正對仕人們狀完之后,則會被送往司徒府保管,成為晉時專門的人事檔案。
考察人物很容易,可是寫狀的時候往往卻會犯難。季思心里尋思:舒晏雖是寒門,但他的才能品德俱屬一流,實在難得,讓人敬佩不已,遂提起筆,狀舒晏為“才學出眾,仁孝兼優。”
接下來要為施得寫了,想了半日,卻不知道該做如何評價,怎樣狀好。施得的才華是有的,但在聲望方面實在平平。雖則如此,因其家世顯赫,不能直接寫“才優德少”之類的話。他用筆頂著腦門,又猶豫了一會兒,才下筆寫道:“通敏雅惠,恂望少達。”
考察完了各位仕人的品德能力,又為各人寫好了狀,接下來就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為被考察者定品了。當然,這個品級并非真正官品,但卻直接關系到被考察者的仕途前程。這種中正品級分為九等,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第一品“上上”屬于圣人品級,不能輕易授人,所以第二等“上中”,就是實際的最高品了。
不光是新入仕的人要經過中正評定品級,就是已入仕的官員每過幾年也要定期接受評定,隨時都可能升品或是降品。中國自上古就有“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的說法,也就是對現任官每三年考查一次政績,每九年就要決定升降。所不同的是,魏晉時期要經過中證系統,且考察周期有所縮短。
如果說評狀的時候要費一番心思的話,那么定品的時候恐怕更要掂量掂量了,畢竟是最關鍵的一步。季思想,以舒晏的人品才學,雖不敢說能夠達到一二等之列,要說是評為第三等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舒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家世不好,出身寒門。當時是極講究這個的,士庶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墻,這墻高過天。
季思將舒晏定好了品,又思忖施得。施得雖則有些才學,但其德品方面卻沒有半點可圈可點的地方,綜合考量,至多也就被評為七品,但其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出身豪門。這個光環灼灼耀人眼目,足以掩蓋其他任何缺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兴安盟|
阿尔山市|
甘孜县|
乐至县|
镇安县|
库车县|
大安市|
广南县|
雷山县|
收藏|
金昌市|
宜宾市|
伽师县|
荥经县|
广平县|
杂多县|
伊川县|
昆明市|
康平县|
工布江达县|
兰州市|
泸水县|
勐海县|
邢台市|
承德县|
郴州市|
来凤县|
涿州市|
含山县|
修文县|
江安县|
通化市|
平南县|
荣昌县|
瑞金市|
天台县|
和静县|
花莲县|
汉源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