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荀彧微微一笑,道:“吾有兩策,其一是擴軍,。主公如今麾下不過四萬兵力,略顯不足,如今首要之計是立即招兵買馬,擴充軍備?!? 姜維負責軍機要事,聞言當即追問:“依荀長史之見,徐州應擴充至多少兵力?” 荀彧略一沉吟,道:“以徐州之地論,至少十萬。” 姜維點頭表示認可,蕭錚自然也不會有異議。 擴軍他倒不是很擔心,徐州人口有三百多萬,再征兵六萬也不過就五十抽一,不至于到窮兵黷武的地步。 而且也不用擔心百姓有抵觸情緒,畢竟如今徐州戶戶分到了土地,他們只能選擇跟自己同仇敵愾,否則瑯琊軍一旦敗亡,他們不僅保不住土地還會被朝廷和權貴秋后算賬。 蕭錚和姜維對擴軍沒有疑義,但杜畿卻提出自己的疑慮:“朝廷來勢洶洶,擴軍自然是勢在必行,只是屬下?lián)臅Z草不濟?!? 杜畿說的是事實,擴充軍隊,實力是壯大了,但糧食的消耗也會成倍增加,當初蕭錚攻占開陽奪取了青州的賦稅錢糧,攻占下邳也獲得了不少錢糧,府庫中糧食接近有百萬石,看著不少,但十萬大軍每個月大概要消耗十萬石糧食,府庫中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十萬大軍一年消耗。 另外,大都督府頒布均田令的時候,為了鼓勵生產(chǎn),蕭錚還特許百姓第一年不用繳稅。 蕭錚瞬間也頭痛起來,除非瑯琊軍可以在十個月內(nèi)徹底打退官兵,否則一旦糧食耗盡,整個徐州都將不攻自破。 荀彧卻笑道:“吾尚有第二計——屯田。主公手中尚有不少余田,不妨從百姓中抽調(diào)人手作為軍屯戶,為兵為農(nóng),一來既可為主公耕種補充軍糧,二來也可隨時補充兵員,豈不一石二鳥?” 蕭錚眼前一亮,這確實不失為一條妙計。 杜畿也連連點頭稱善。 但姜維總感覺屯田這個詞似曾相識,總感覺在哪里見識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