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裂縫在巨樹上延展,如同有個巨人在砍樹,從上至下豎劈開,北地并非陸地,這里曾是海洋,冰層的厚度超過十米,此時斷裂開之后如同張開了深淵巨口。 極北之地在撕裂,巨樹勾連蒼穹和地面,巨大的樹冠抖動,上方的冰棱轟然墜落,祝寧仿佛走進了一個掛滿刀具的房間,天上正在下刀子。 冰棱擦著她的臉頰而過,轟鳴聲在她四周炸開,這對普通人來說簡直如同末日的場景,但祝寧早被極北之地剝奪了求生欲,所以一動不動,甚至抵在額頭的□□還沒放下。 如果不是被冰棱殺死,那她應該會被自己殺死。 但冰棱只是下墜,可能祝寧身上真的擁有某種鑰匙,可能是自己系統表面的物質,可能裴書心臟上的碎片就是鑰匙。 巨樹識別出了她,她該死的安然無恙。 冰棱墜地化成粉末,祝寧如同觀眾一樣到場,獨自在世界盡頭觀看一幕幕奇觀異景,又像是一個絕望準備跳下天臺的人,突然城市綻放了盛大的煙花。 她茫然地望著前方,并不理解這一切,就像是那些恐怖故事,人會因為接受知識被污染,祝寧體驗到了。 地裂時發出的聲音很像人在瀕死前的大吼,仿佛有一只手憤然撕開這一切。 以祝寧站著的位置為原點,就在她腳尖前一米,駭人的裂縫才開始延展,最初還能看出那是個裂縫,后來用裂縫形容都不準確,仿佛版塊兒運動一樣,硬生生撕開了一條海溝。 極北之地終點處的巨樹被撕開兩半,樹干無力朝兩側散開,仿佛巨樹的存在只是一扇門一樣的東西,又像是一張脆弱的幕布,為了遮擋身后的……大海。 是的,祝寧看到了海洋,不是烏托邦地下的污染孢子之海,而是真正的海洋。 大多數海洋會倒影天空的顏色,呈現藍色,但祝寧所看到的海洋是一片純白。 無雜質的冰川水,純白的天空,黑色的部分顯得尤其少,像是墨水的點綴。 她聽到了黑烏鴉的叫聲,最初以為是錯覺,然后事實證明那并非錯覺,遠處天空有一片黑色的鳥,在祝寧這邊的角度來看,它們像蜂群一樣大小。 祝寧的雙眼自動調節焦距,機器人的好處體現了,哪怕她沒有什么主動意愿,眼球都在自動捕捉,世界被放大再放大,她看到黑色羽翼像一把扇子一樣展開。 那確實是一片黑色的烏鴉,而烏鴉下方是一個小島。 島嶼邊緣有一處燈塔般的建筑物,通體黑色,黑烏鴉飛累了會在燈塔處休息。 祝寧曾經見過這個黑色的燈塔,一次是在自己的“夢中”,現在看來,那可能是預知之眼在生效,提前讓她看到了終點站。 另一次是在劉瑜的畫里,就在烏托邦那幅畫最后,也是劉瑜作品集的最后一頁。 黑色的燈塔散發著詭異而陰森的氣息,只不過跟劉瑜畫中凌亂的黑色線條不同,這地方不顯得癲狂邪惡,反而有一股純潔的神圣感。 劉瑜為什么知道這個地方,祝寧已經猜不到答案了。 祝寧腦海里的兩個坐標重合,當初普羅米修斯的菌絲扎入了自己的大腦,她反向攻擊找到的一點。 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建筑物,但只知道一個坐標。 那是普羅米修斯的主機? 祝寧的眼淚未干,世界之樹倒塌,大地裂開,海水緩慢上升,淹沒了祝寧的腳背,冰冷的海水一下拉回祝寧的意志,也把她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拉進了現實。 她找到了普羅米修斯的主機,祝寧喃喃自語,把這句話翻來覆去誦讀,仿佛一個瘋子,她找到了主機。 極北之地留給她濃烈的悲傷還在身上,可能因為這個,所以她看到主機的時候不興奮,反而感到疲憊。 也可能她猜到了,世界之樹的構造不像是人為的產物,更像是污染世界的原生產物,這里是世界盡頭,沒有什么瘋狂科學家有能力制造一個人工智能安放在這兒。 祝遙都做不到。 祝寧一時間因為這個信息而陷入困惑,她的目光落在樹干上,那上面還印著那個眼熟的符號,邪惡的蛇纏繞著火焰。 祝寧后來沒怎么在聯邦內再看到這個圖案,不屬于任何一個財閥世家的圖騰,也不是某個公司的商標,似乎只屬于普羅米修斯。 他天然就帶有這個標志,或者說,是個產品商標。 很像電影反轉時,一幕幕閃過那些被觀眾忽略的畫面,祝寧如今腦海里一幕幕閃過蛇身火焰標志,那些被自己忽略的線索串聯起來。 如果普羅米修斯才是這個世界的“原生造物”,那她是誰呢?她知道自己是祝遙的實驗體,是污染物和機械的結合,大腦處的污染物來自巨人的心臟,外殼的黑色物質應該就是世界之樹表面的東西,極其穩定,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找到了。 但核心問題沒有被解答,祝寧還是誰?對這個世界而言,她到底是誰? 她知道自己是在女巨人的身體里行走,但現如今,一直以來的經歷還有意義嗎?就像是一個細胞為了另一個細胞復仇,他們只不過是女巨人身上的皮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