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紅線
朱厚煐從孟加拉省出來,乘坐海船去婆羅洲。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排在他之上的是格陵蘭島和新幾內亞島,前者常年冰封,后者則是宋國。
對于婆羅洲,朝廷是最擔心分裂的一個大島。
整個島上,生存著6億人口。
作為世界上熱帶雨林第二多的地區,第一是亞馬孫熱帶雨林,第二就是婆羅洲熱帶雨林了。
到了景泰六十六年,熱帶雨林基本上被破壞得差不多了。
全都成了橡膠園和胡椒種植園,大明的香料,基本都產自婆羅洲。
島中間的濕地,全都變成了水稻種植區。
大明對于土地向來是不浪費的,能種的全種上,不能種的想辦法種上。
過度開墾,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首先,就是野生動物大面積滅絕,因為熱帶雨林的無序砍伐,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導致批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滅絕掉。
從景泰四十年開始,朝廷就組建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但效果并不顯著,救助的野生動物并不多,主要是大明不禁止狩獵。
大明沒辦法禁止狩獵的,一旦禁止狩獵,像婆羅洲、百越、呂宋、東北這些地區,經常有野生動物傷人的案件,就說漠北的狼,朝廷每年都花錢買狼皮,還是滅不凈。
婆羅洲就別說了,哪年沒有人被野生動物咬死的呀,被鱷魚咬死的都常見。
大明只是在內地幾個省禁止捕獵,像貴州、云南、廣西、百越八省。婆羅洲三省、呂宋、東北兩省、勒拿、葉尼塞、捕魚兒海這幾個省,都是允許捕獵的。
第二,過度開墾耕地,導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肥力急速退化。
第三,自然災害頻發,前幾年還沒這樣,這兩年年年都刮沙塵暴,赤道上刮沙塵暴聽都沒聽說過,但婆羅洲真的有,像臺風、颶風之類的災害越來越多。
去年還鬧了旱災和蝗災,連內地都見不到蝗災了,因為殺蟲劑原因,婆羅洲卻鬧起了蝗災。
因為過度開墾,婆羅洲人口紅線在2億左右,如今卻生存著六億人。
大明其實早就進入人口紅線了。
只是經濟的擴張,需要人口,所以朝廷一直在鼓勵生育。
而且,朝廷還有一個野心,就是想視線糧食自給自足。
大明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糧食自給自足憑借現有的土地根本不現實,只能發展科技糧食,不管什么糧食,都需要耕地呀。
以婆羅洲現在的環境情況,退耕還林、退耕還湖都解決不了,必須要禁耕,保護土地三年以上,才可能緩解這個難題。
尤其是橡膠、棕櫚這種植物,就是吸肥機器,比玉米還厲害,土地被吸幾年,其他植物什么都不長了,基本成為廢地。
必須用化肥才行。
而常年使用化肥,會讓土地變得更爛,肥力就別想了,土地沒徹底荒漠化就不錯了。
朝廷現在的情況,人口連年增加,世界人口連年增加,禁耕三年是不太可能的。
得吃飯啊,得喂牲口啊,人得吃飯吃肉啊。
除非四十億人口從今天開始進入素食社會,不再吃肉,才能大規模實現土地保護,糧食也能夠吃。
完全不可能,大明是一個肉食國家,還屬于雜食,什么都吃。
這幾年,朝廷不斷往農科院投入資金,研發在種植的同時,還在研究如何同時保護水土。
對于婆羅洲土地退化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因為很多藩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再肥沃的土地,也架不住朝廷玩命種植啊,傳統方式養護土地是沒用的,如果有用,景泰朝之前也不會荒地很多,沙塵泛濫了,那么多沙漠就是這么形成的。
世界人口已經非常多了,可這還沒到峰值,未來會達到150億的峰值,再逐漸下降,下降一百五十年左右,人口就剩下60億了。
這是人口統計專家計算過的。
婆羅洲三個省,朝廷也都改了名字。
朱厚煐在西海岸坤甸登陸婆羅洲,大明新占時,叫兗州,但在景泰六十五年,改名為鳳麟省,取自十洲記。
因為婆羅洲最長的一條河,取名的時候,就叫鳳麟河。
所以,改名時,就用鳳麟省,簡稱鳳。
鳳麟河,是折線狀,也是整個鳳麟省的疆域,東海口克塔穆利亞,南海口馬辰。
整個婆羅洲,壓根就沒開發過。
上面的什么渤泥呀、文萊呀,就是一群徹頭徹尾的土著,什么都不懂,這里的歷史,都是西方殖民者帶來的。
而在華夏歷史上,對這些國家的描述,也是未開化的。
中原王朝一直沒有統治過這里,原因很多,重點是華夏自古就是大陸型國家,對附近的海島都不敢興趣呢,比如寧波,大明都不想要呢,何況這么遠的婆羅洲了。
其次是運力有限,造船業不發達的中原王朝,最多過來出使,沒辦法運兵過來占領這里的。
還有就是統治成本太高了,這里人還沒開化呢。
景泰朝能統治這里,和工業革命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就算占了現在也丟了。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老皇帝有錢,用美洲的白銀,砸服了這里。
別說古代了,后世發達不發達,照樣對婆羅洲很陌生,對印尼這個國家都很陌生,存在感低是一個原因,太遠也是一個原因。
大明能統治婆羅洲,運氣因素占據更多。
老皇帝最擔心婆羅洲政變,所以,設了三個海軍都督府,互相挾制,總兵力上百萬,維護幾百艘大型船支。
每年的軍費,就要幾個億!
這軍隊有用嗎?沒什么用,可如果不設大軍在此,一旦婆羅洲事變,朝廷絕對處置不及時,到時候婆羅洲烽煙四起,怎么平叛?
不止海軍呢,陸軍在婆羅洲也是最多的。
天下衛所,婆羅洲人數最多。
因為老皇帝不放心婆羅洲。
就說近兩年,朝廷肅清官場,婆羅洲危及面積是最小的,抓的最少的,難道婆羅洲就沒有貪官了嗎?
不是,因為朱見漭也怕婆羅洲忽然造反。
六億人口啊,又離大明本土太遠了,尤其離京師太遠了,一旦造反,就壞菜了。
就連朱見漭,對婆羅洲都要小心翼翼的。
電話發明出來后,婆羅洲三省立刻架構電話線,要跨海架構電話線的,從福州-寶州-呂宋-婆羅洲,拉過來的電話線。
朝廷花了二十幾個億,跨海架構電話線,實現了婆羅洲能和北京直接通話。
雖然質量很差,起碼能聽到聲音了。
以前是看不見模不著,這回起碼聽見了。
一起連通的還有電報技術。
通話質量不行,直接拍電報就可以了。
老皇帝迫切地進行電氣革命,就是需要用電,改變世界,最重要的是連通整個大明。
婆羅洲官員能聽見朝廷的聲音,也是一種震懾。
等著電力愈發成熟,未來朝廷也不再擔心這座大島離開大明了。
為了能更好的控制婆羅洲,朝廷在炎海內造島,用人工島,拉近和婆羅洲的距離。
婆羅洲,距離大陸2000公里,這個大陸,說的是廣州,就是2000公里啊,相當于北京到福建,實在太遠了。
廣東省境內,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島,叫納土納。
這里,距離廣州1900公里,而距離婆羅洲卻只有225公里。
納土納,作為炎海的封口小島,有了這個島,炎海就完美封邊,形成內層島鏈。
可不是一個小島啊,擁有2000平方公里的大島呢。
偏偏這個島,被劃走了。
大明這座島,并不對外開放,沒人知道,這上面駐扎著20萬海軍,一旦婆羅洲叛亂,納土納島上海軍總督,就會接到命令,率軍去婆羅洲平叛。
納土納駐軍,別說婆羅洲不知道,除了軍機處、內閣、兵部外,無人知道。
朝廷想在炎海內,造一群人工島,甚至等未來有條件的時候,造出幾個面積和瓊州府差不多的島嶼出來。
這樣一來,廣東距離婆羅洲可就不遠了。
整個鳳麟省,人口2億,常住人口在2.1億左右,地理環境優越,靠近馬六甲海峽,又和交趾、林邑、郤國隔海相望。
省治設在靠近馬六甲方向的方丈市,以三大仙島為名。(地圖上都找不到城市,印尼太落后了)
方丈市是鳳麟河沖出來的三角洲,地理位置類似于曼谷,但鳳麟河是東西流向的,所以方丈市的城門是朝西開的。
整座城市,約有1700萬人口,是鳳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
別看鳳麟省人口眾多,其實是以農業人口為主,鳳麟省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省,工業是從景泰五十五年開始發展的,只是在沿海城市比較發達,其他地區都還欠發達。
鳳麟省一共有三個大城市,方丈、不晝、邪木三個城市,都分布于沿海城市,不晝市主要做郤國和虞國的生意,邪木則主要做息國、大洋洲的生意。
三市人口都在1500萬以上,卻無法超過兩千萬,進入超級大城市的行列。
并非是不發達,而是朝廷不愿意大規模投入資源。
若婆羅洲太富的話,并不利于統治。
朝廷是希望,用發達省份來吸引婆羅洲人到內地打工,不然以婆羅洲的潛力,會成為大明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朱厚煐在婆羅洲感受到很割裂的感覺。
沿海城市有大城市的樣子,可到了內地小城市,就一副欠發達的樣子,除了公路、鐵路基礎設施齊全外,其他什么都沒有,房子也沒什么特色,千篇一律,還比較舊。
內地城市,僅靠礦產資源維持而已。
婆羅洲石油資源極為豐富,百越之地的公路,都是從婆羅洲開采的石油。
還盛產金礦、鋁礦、煤礦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朝廷并不支持大規模開發,建大廠科學開發,而是少量開發,夠當地自給自足就夠了,就讓當地人是餓不死富不了的狀態,鼓勵他們走出來打工。
房子都給他們準備好了,方丈、不晝、邪木三個城市,蓋了足夠兩億人住的方子。
可這些小城市百姓被高房價給嚇到了,還是回老家老老實實躺平吧。
全國四十億人,卻有110億套房子。
房價還沒崩盤,絕對是世紀奇跡。
因為有人在接盤啊。
全世界八十億人,藩國四十億人口,有十億人回來買房,就能保證房價不崩。
這就是擊鼓傳花的游戲,只要后面有人繼續擊鼓,那么就不會崩盤,除非擊鼓的人沒了,沒人玩這個游戲才可怕的。
只要賦予房子金融屬性,擊鼓傳花就不會停,泡沫會越吹越大,最后只會完全崩盤。
但也不用擔心,只要保住超級大城市的房價就可以了,因為錢大家都賺夠了,最后接盤的這些都是韭菜,誰會在意韭菜的想法?
超級大城市房價保住了,起碼基本盤不會丟,就夠了。
所以,大明這些年高速發展,作為蓄水池的房地產,早已失去了蓄水池的作用,完全淪為資本賺錢的工具。
不然三個市不會建兩億套房子。
這不純純坑人嘛,房子建好了騙人來買,誰接盤誰倒霉。
第(1/3)頁